本报见习记者 李晓闻
进入夏季,路边烧烤开始布满大街小巷,不少海边景区被烧烤摊占据。一边是市民难舍的烧烤情结,另一边是烧烤油烟扰民、破坏岛城海边环境,路边烧烤让岛城市民很纠结(本报8月1日C07版曾报道)。
为此,相关部门要求各区政府选择适宜路段或场所,设置烧烤区,引导消费,加强管理,避免扰民。然而,烧烤区究竟设在哪里才“适宜”?什么路段设烧烤区才不至于扰民?很显然,若是远离闹市区,烧烤摊便招不来客人;若是在人多的地方,就难以避免扰民之嫌。其实,烧烤既然是作为一种岛城饮食文化的象征,就不能远离人群。治本之策在于,如何趋利避害,既让吃烧烤的市民吃得欢,又让不吃烧烤的市民“六根清净”,免受烟熏火燎之苦。
其实,路边烧烤的关键问题不在“位置”,而在于“露天”。正因为露天,才会有油烟扰民、污染环境、垃圾满地等问题的产生。如果没有固定的室内经营场所,相关部门可以考虑为烧烤摊搭建专门的烧烤棚或者无烟烧烤车,重点是务必要配备完善的除油烟设备,让烧烤摊不再油烟四起。
同时还要做好减少噪音、垃圾分类回收等服务工作。如果既能满足市民的胃口、保护岛城传统的饮食文化,又能让市民眼前清清净净、不破坏市容市貌,那么城管执法部门和烧烤摊就再也不用上演“猫和老鼠”的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