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发
在老荣成,七月十五这天,除城里的城隍出巡和乡村的上坟祭祖外,最具独特鲜明海洋文化特色的还是沿海乡镇的放海灯。
旧社会,渔民生活很苦,海上捕鱼条件差,尤其成山头海域,风大浪急,有俗语说,成山头、成山头,十个艄公九个愁。渔民们经常发生海难,尤其遇有台风暴雨,不少渔民葬身大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中元节这天夜里,渔民家人便带着死者生前衣物,祭祀、招魂,以求安葬,然后,趁天不亮,再举行衣冠冢葬(与先祖或夫妻并葬),以寄哀思,延续香火。
成山始皇庙第八任道长、山东临沂人、81岁的王如乾先生讲,龙须、石岛等乡镇的盂兰盆会非常隆重。过去,成山头、石岛的盂兰盆会由船行和商会集资筹办。放海灯开始前,在海边宽敞的沙滩处先设巨形香案,摆放祭品,焚香烧纸鸣炮,并请僧道两众筑台诵经作法,超度无主孤魂。僧道两众一边诵经作法,一边向台下抛施舍(即预先蒸好的小馒头)。大人小孩见此一拥而上,据说这是佛赐予的,吃了以后能祛病消灾、保平安。入夜后,由扎制的巨鬼开道,僧、道两众先行,人们紧随其后,在低沉、苍凉的锣鼓声中聚集海边放焰口(即自己土制的礼花,由铁屑、木炭和火药制成,俗称“泥墩子”);此时,各家向海中抛撒自制的小馍馍、米饭。在放焰口的同时,人们将自制的各种灯笼(有龙灯、鱼灯、马灯、鸡灯、猪灯、蛤蟆灯等)点燃,下面托一块木板,放进海里。如家有溺水而死的亲人,一定会用木板制成的船形灯并写上“供某某某使用”字样,放入海中。此时海面上灯火一片,随波起伏,十分壮观。
中元节放海灯是老荣成历史上形成的独特传统习俗,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特点,在荣成沿海经久不衰。据王如乾道长说,他14岁出家来到成山始皇庙,今年81岁了,也走过不少名山大川,像荣成沿海一带的中元节放海灯,在全国也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