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老子,曹操、诸葛亮,李白……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但凡有点名气,都在争抢之列。连西门庆这样一个虚构的负面人物,也有山东、安徽的三个“故里”争相与其“攀亲”。
历史名人为何成了“香饽饽”,群起而争之?
故里之争,表面看是文化之争,本质上,则是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据悉,“黄帝故里”之一的陕西黄陵县在“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年均递增27.2%,远超过当地其它产业。四川江油通过开发李白系列旅游产品提高了当地知名度,“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江油旅游业的年收入就已超过13亿元,年增速超过30%。巨大的经济利益,成功者的示范效应,求发展的迫切愿望,三者结合,导致各地的名人故里项目纷纷上马。
此起彼伏、沸沸扬扬的名人故里争夺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10年7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对历史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甄别,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认定,要本着积极有益、少而精的原则,由权威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参与进行认定。对于有争议的、未经认定的,不宜命名或宣传。严禁利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反面或负面的人物形象建设主题文化公园、举办主题文化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