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沂蒙山 今朝幸福城
  • 2011年09月30日 作者:
  • 【PDF版】

    漫步城市,每一个初识临沂的人,都无法与想象中的沂蒙老区对接;游子归故里,更是惊叹于城市的沧桑巨变;就连生活在临沂的本地人,也会为日新月异的城市新貌而惊奇不已。

    短短几年间,临沂一路向北,52平方公里的北城新区拔地而起,伫立在临沂地图之上。跨河向东,河东打造了“半壁江山”,让昔日绕城的沂河幻化成一条内河,正居城市中轴。西部城区,打通断头路,水沟泛清波,市场搬迁改造提升。南进,工业优化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而城市中心则通过治理水网、路网,撬动老城的改造提升。

    不过,改变最大的,是临沂人自己的感受。从昔日贫困落后的沂蒙山区,到今朝文明开放的现代都市,临沂人从“大农村”走向“国际化大都市”。文明礼让、志愿服务、友爱互助、文化传承,临沂人越发自信。

    今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对全国294个城市进行的幸福感调查中,临沂市民幸福感排名第二。

    幸福感不是突如其来的。由内而外散发的文明气质,来自于一场真实可感的创城热潮。

    2004年初,临沂拿出魄力和豪情,提出“一创六建”目标———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全面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让城市更美丽,让市民更幸福”。从此,“创城”,融入和改变了临沂人的生活。创城伊始,临沂市委、市政府就坚持不为创城而创城,不搞突击“一阵风”,而着力于构建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2008年,临沂市出台《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的意见》,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量化分解指标任务,将119项指标全部融入到相关部门单位的日常工作中。

    “男女老少齐上阵,六大班子打头阵”,从离退休老干部,到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大街小巷,劲往一处使,掀起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全民总动员”。

    2005年,临沂高分当选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8年,成功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9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临沂名列地级市全国第七、山东第一;2010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地级市全国第一。这意味着临沂这座宜居的城市,再次获得认同。

    在保持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临沂的城市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环境也在不断改善。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持续深入,临沂从细节入手,越来越关注市民生活的一点一滴,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临沂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孟凡优切身感受到两大变化:一是过去难拆的违章建筑现在容易拆了,二是群众自觉维护环境秩序的意识大大增强了。一次他坐出租车,想摇开后车窗吹吹风,司机以为他要扔垃圾,马上提醒说“垃圾不能扔到车外,你放在车上吧”。文明,作为市民的一种气质,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一同被改变的,还有这个城市的未来。昔日沂蒙山,今朝幸福城,徜徉在这座文明的都市,每个普通市民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平凡又幸福的小城故事。

    本报记者 刘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尽享滨水生态好环境
传好爱国拥军“接力棒”
创洁净环境 建美丽城市
昔日沂蒙山 今朝幸福城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