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凑份子”添家用
当时很流行“凑份子”。单位一个班组或一个科室里有同事结婚,大家集体凑钱买东西,作为参加婚礼的随礼。一般都是每人出两三块钱,买的都是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有镜子、床单、枕巾、被面、暖壶、脸盆等。
20世纪80年代一个人随10元就算多的了
那时候结婚女方要求男方的最高标准简称为“三大员”,就是说:本人技术员,工资超百元,政治面貌是党员。当时结婚酒席都是在家里自己办,就几桌,所以花费不多。那时还不流行买房,都和父母住在一起。“凑份子”从生活必需品转变成生活用品与装饰品兼有。有合着送大镜子的,还有送挂墙上的玻璃艺术画的。当时生活水平与收入水平都有限,随10元就算多的了。
20世纪90年代关系不错的朋友随100元
那时候结婚开始流行到饭店去摆酒席,也流行照婚纱照和婚礼录像。房子是分的,没怎么装修。当时流行送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还得外加电视机、洗衣机、录像机这三大件。同事随礼常规是50元,也有给80元或100元的,这已经是关系很不错的朋友了。
21世纪初送红包没有低于200元的
现在结婚都讲究一步到位,最大支出是买房,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婚礼这件头等大事,双方父母都特别重视,也能在经济上提供鼎力支持。房款就是双方父母出的或大半由父母掏的首付款,装修和其他费用大部分也都是父母出。在随礼上,红包金额没有低于200元的,400-600元居多,这都是正常价位,更有甚者达数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