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条件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每人将获资助6000元。在高校帮助其就业的基础上,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上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
本报济南11月2日讯(记者 刘爽) 毕业生毕业找工作难,创业又没有资金,这种现状有望得到缓解。本报与省慈善总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高校工委联合主办的山东省高校“扬帆工程”将于本月下旬启动。该项目将通过募集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贫困高校毕业生进行资金以及就业援助。首批将资助30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优秀毕业生。
目前,我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150多所,本专科在校生180多万,其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2%左右,特困生占7%左右,有10%左右的学生靠助学贷款上学。我省每年有50多万大学生毕业,其中5万多名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些学生承担着经济困难和就业难的双重压力。
为帮助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本报与省慈善总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高校工委联合发起了山东省高校“扬帆工程”项目。“扬帆工程”救助对象为全省建立高校慈善工作站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品学兼优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不包括研究生毕业生以及定向、委培、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的毕业生)。符合条件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每人将获资助6000元。
在高校帮助其就业的基础上,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上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对其免费进行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在离校后半年内提供不少于两次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机会。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落实好社会保险补助和岗位补贴。同时,开展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或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等相关待遇,鼓励他们自主就业,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费减免和资金扶持政策。
项目组将在山东省慈善总会及各市慈善总会设立“扬帆工程”专项基金,每年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募集善款。“扬帆工程”首期计划资助30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优秀毕业生,以后每年度根据募集资金情况,逐步扩大资助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