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17地市-论坛-播客 -微博-拍客-泉城资讯-全媒体-晚报电子版-晚报数字报-生活日报-鲁南商报-邮箱-wap网站-专题-图片
 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老街巷文化走出去
  • 2011年11月03日 作者:
  • 【PDF版】

    □钟倩

    近日,微博上有网友发起了一个晒路名的活动,数天引来数万网友的关注和参与,而省城的路名深受网友喜欢,有网友表示,“济南的街名不霸气,但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也有网友表示,济南的地名充满了文化底蕴,“弘德大道、厚德大道、闵子骞路、至圣路”等。

    我经常在微博和QQ群里看到外地朋友对济南一些地名的疑问,比如,“剪子巷”是因为剪子而命名的吗?“轱辘把子街”是不是这条街上有口古井?“曲水亭街”现在还有水吗?其实,即使对于很多济南市民来说,这些地名也并不是非常了解。听老人说,过去济南还有一个“水胡同”,说的是有人用担子挑着泉水走街串巷叫卖,时间久了,石板路上常年湿漉漉,因此被称为“水胡同”。

    老街巷是城市的灵魂。我常把老街巷比作城市的眼睛,她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更诠释了我们城市的人文底蕴。所以,继承和发扬老街巷文化,需要每位市民的配合,市民就是最好的活名片。一方面,要详细了解这些地名的来历、历史意义,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保护老街巷的意识,换句话说,老街巷不是单纯的地名,而是通往历史的一个点,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感聚集地。

    民俗专家冯骥才说过,巴黎的历史感不是来自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而是来自城市中随处可见的一片片风光依旧的老街。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街巷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唤醒城市文化、塑造城市文明的一种载体。省城很多地名背后的老街巷正是历史文化的绵延,如何,应成为城市思考的一项课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二奶
没的吃
领导来了
二两肉
上辅导班也是一种迷信
让老街巷文化走出去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