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日讯(记者 常学艺) 2日,记者在德州市教育局了解到,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德州市教育局近日开展了“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据了解,在体育课时方面,必须保证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不得擅自缩减体育课时或挤占体育课。学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如果当天没有体育课,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把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市教育局每年举办不少于三次运动会,各县市区、各学校也要坚持举办运动会。市教育局将大幅提高体育测试成绩在高中招生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学校也要实现体育测试常规化,把体育测试纳入考试评价体系。
按规定,每学期开学初,要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场地、参与学生、责任教师等做出计划安排,要与开展阳光体育锻炼活动,特别是与冬季长跑等活动结合起来,保障每天一小时集体体育活动。
在整个活动的推行中注重发挥体育教师作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建立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体操等各种体育活动小组,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担任教练,通过加强小组活动,逐步达到“体育、艺术2+1项目”提出的要求,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近几年,中小学体质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仍很不良好,这个活动在校园中为学生增加了锻炼时间,有利于集体身体素质的提升。”市教育局王科长告诉记者,这个活动主要在学生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充分组织有效锻炼。11月4日开始的“乒乓球联赛”就是这个活动实施的第一个实践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