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临沂三中的秋季运动会结束了,但大部分运动项目的纪录,仍然没有被打破,甚至于有的比赛项目,已经“沉睡”了20年。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全市的中小学都存在这种现象,虽然校运会每年都是学校的盛会,但想破校运会的纪录却非常难。
那么,这些长期“沉睡”的校运会纪录背后,是否意味着学生体质在不断下降的现实?与此同时,2012年山东高考首次增设体育测试,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这一变化又能否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的素质?
校运会纪录20年未能打破
“又是一年运动会结束了,但好多纪录还是没人能破。”10月29日下午,看着操场上努力奔跑的学生,临沂三中初中部的体育教师冯老师有些感慨。
翻看临沂三中各项运动纪录的历史数据,今年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共包括了10项,4个田赛项目,6个径赛项目,学生最近的一次破记录是在2007年运动会中的跳远项目。其中很多纪录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创下的。
无独有偶,在临沂八中校园秋季运动会的筹备过程中,体育教师王老师告诉记者,不仅是市区的学校,现在全市的中小学都存在这种现象,在近几年全市各学校的校运动会中,几乎没有一个项目打破记录。其中,临沂八中最近的一次破校纪录是在2008年。
“现在的学生个高了、胖了,普通大众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可破记录却更难了。”王老师说,当年校运动会纪录很多都是普通学生创下的,也很少有‘特长生’的说法,普通学生一样有很好的体育成绩,现在之所以出现极少数打破纪录的个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让人惊讶的并不仅仅是长期“沉睡”的校运会纪录,随着近年来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一些体重超标、缺乏锻炼的学生竟纷纷在体育测试的过程中选择了弃考,并以此来确保拿到体育测试的保底分36分。这样一来,这个原本为特殊考生而设置的保底分也成了一些学生逃避体育测试的捷径。
小悦就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名。在今年中考的体育各项测试中,小悦由于体重超标,再加上平日训练时跑800米也是十分吃力,很多时候刚跑了一圈就以走带跑。所以与父母商量再三后,小悦还是决定放弃体育考试,拿个稳妥的保底分36分。
家教补习“霸占”了锻炼时间
在运动会记录难破、学生体育弃考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出现?采访中,多数老师们认为,学生目前仍然缺乏运动和训练的时间。
临沂八中初二年级的小李说,自己其实很喜欢打篮球,但自从上了初中后,打球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趁着放学后父母没下班的这段时间,就偷偷跑出去过下瘾。“每次被爸妈发现后都免不了一顿训斥。”他推推鼻梁上的眼镜说。
至于家长这边,周末本来是孩子放松的好机会,但很多家长却选择了给孩子请家教,补习英语、学琴、学绘画,把孩子仅有的一点可以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也挤占了。
一些接受采访的老师分析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创造一种好的社会氛围,政府、主管部门、学校都引起 重视,学生也自觉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