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闻
如今找个好保姆难上加难,高薪资聘不到令人满意的服务,有的家庭甚至不惜频频换人,家政行业开始出现信任危机(本报11月7日B03版曾报道)。
一般来说,保姆的来源以下岗、失业女工为主,来自农村的也比较多。而请保姆的家庭通常经济条件都较为宽裕,这之间的差距本身就如同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将保姆与雇主隔开,使得二者的沟通出现难题。此外,由于本是陌生人,有些雇主难免会对雇来的保姆产生排斥甚至猜忌心理,雇主紧盯保姆干活、在家里装上监控器这些行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就连在家中显眼位置放上钞票、购物卡以检验保姆是否会顺手牵羊的招数都能想得出来(有媒体曾报道)。
一个巴掌拍不响,矛盾也不是单方面能够造成的。相互之间建立起信任和尊重,是保姆和雇主双方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家政行业应完善管理和服务,严格规范家政服务人员准入。保姆事先经过了哪些培训、能不能带好孩子,这是雇主最关心的问题。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该行业的具体培训要求和内容,但雇主对保姆的素质要求已经越来越严格,家政培训亟待规范。另一方面是雇主的态度应该端正。靠自己双手挣钱吃饭的人都值得尊重,对保姆疑心与猜忌只能更加激化双方的矛盾。即便是保姆确实缺少责任心、没有用心带孩子,最好的办法也应该是及时沟通、耐心劝解,而不是立马大动干戈甚至干脆将保姆解雇。同在一个屋檐下,保姆与雇主本来就不是雇佣关系那么简单,而是应该和睦如一家人。多一份信任与尊重,就如同多了一个亲人,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