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6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国足的惨败虽然窝囊,但与国耻无关。当我们把绿茵场外的功夫做好了,场内的表现自然会水涨船高。到那时,即便国足再遭惨败,也不会有人视为“国耻”。属于真正大国国民的自信会告诉我们,那不过是一场游戏。 □本报评论员 王昱
尽管赛前不少球迷都认为以国足目前的状况看来,跟泰国比赛无论输赢都不会“泰囧”,但事实证明他们还是太天真了。面对1:5的惨败,第二天不少报纸的头条不约而同地用了两个字——“国耻”。 对于这场挑战很多人想象力极限的比分,愤怒与责骂也许是无法避免的,但把“国耻”两个字压给足球却太沉重了,它承受不起。 什么才算国耻?1982年,阿根廷夺取马岛时,英国《泰晤士报》头条标题就是“国耻”。不过,夺回马岛之后,面对声言要“用足球复仇”的阿根廷人,英国人却看得很开,从没觉得输球就是国耻。作为这项运动的鼻祖,英国人再清楚不过了,国家尊严还得靠拼综合实力见真章,光跟足球较劲是没意义的。 相比于英国人的自信与从容,部分中国球迷对失败的过度反应,反映出我们还没有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自信和从容,好像国家荣誉是靠体育比赛撑起来的。很多人对体育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为国争光”的层面。 的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各领域都严重落后的局面,几枚金牌确实为我们找回了不少自尊,这也造成了国人对体育特有的重视。然而,在各类金牌已经拿得手软的今天,我们应该提醒自己,竞技场上“为国争光”对真正的大国来说不需要刻意为之。体育的水平应该与国家发展水平同步,强国自然会在体坛上取得相应的地位。没发展到那份儿上却非逼着运动员在赛场上“争光”,这种“光荣”其实是“虚荣”。 其实,相比很多被“重点培养成功”的项目,足球的现状也许更能反映不少真实水平——足球的群众基础取决于民众是否有钱有闲,职业化高低反映了市场发达程度,能否禁绝“黑哨”“赌球”考验社会是否公正透明。试问,如果拿以上种种指标给世界各国做个排名,谁能保证样样都在国足之上?之前早有人列举过“社会福利、医疗、环境指数”等多项国际指标,证明中国足球其实并没有“扯后腿”。之所以国人感到国足水平可耻,也许仅仅是因为足球在世界上普及率太高,不像其他项目那样容易被“揠苗助长”罢了。中国足球的很多问题,就是当下中国的一个切面。 国足的惨败确实窝囊,但与国耻无关。对近年来在很多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来说,它甚至是一针很好的清醒剂。我们的国家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不少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今日的中国,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热衷于搞“单打一”式的重点培育,而需要“弹钢琴”式的全面均衡发展。当我们把绿茵场外的功夫做好了,就没必要再在场内找自尊了。到那时,即便国足再遭惨败,也不会有人视为“国耻”。属于真正大国国民的自信会告诉我们,那不过是一场游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