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戒毒所“掐住”吸毒回头路 |
烟台在省内首创“社区戒毒模式”,防止强制戒毒人员复吸本报记者侯艳艳实习生周矗 | |
- 2013年06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东山街道工作人员展示戒毒人员四色档案。侯艳艳 摄 |
|
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为帮助吸毒人员彻底戒毒,自2009年烟台在省内首创社区戒毒模式。据了解,社区戒毒主要是防止强制戒毒返回社区的人员复吸,并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目前,烟台已经成立590个社区戒毒室,不少戒毒人员通过社区戒毒后过上了正常生活。 走出戒毒所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来监督 袁某曾在芝罘区经营一家游戏厅,生活上悠闲自在,衣食无忧。后来因染上毒瘾无法自拔,经营多年的游戏厅倒闭,妻子无法接受现实,与他离婚。 与妻子离婚后,袁某终日用毒品麻醉自己,一旦毒瘾发作,就像发疯似的寻找毒品,还经常出现幻觉,感觉身边有人威胁他,经常对家人存有敌意。袁某被家人强制送到戒毒所,进行为期2年的强制戒毒。 袁某从戒毒所出来后,和70多岁的母亲搬到一起住。为防止袁某复吸,年迈的父母只能监视他的行踪,而袁某的脾气依然十分暴躁,经常摔东西发泄情绪。 看到儿子自暴自弃,老母亲整天以泪洗面。就在一家人愁眉不展时,街道和居委会人员主动联系到袁某一家,依法责令他到社区戒毒3年。在此期间,居委会特意给袁某安排了两份工作,袁某的精神状态渐渐好转,生活也逐渐可以自食其力。 “现在,袁某的3年社区戒毒工作已经结束,他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还组建了一个新家庭。”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70多岁的老母多次来到居委会道谢,称“社区戒毒为全家人重新带来了快乐。” “四类管控” 戒毒人员无一例复吸 24日,记者来到东山街道办事处戒毒康复办公室,这里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40名,全部被纳入社区戒毒管理。 “我们对不同人员实行红、黄、蓝、绿四类管控。”工作人员介绍,其中纳入社区戒毒(康复)的人员为红色,正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为黄色。蓝色是指正在监狱服刑的涉毒人员,绿色是指三年以上没有复吸的吸毒人员。 纳入社区的戒毒管理者,不能离开街道,每月都要来尿检,一年不复吸,转入黄色管理。社区工作人员不会经常打扰戒毒人员,主要靠家属进行监督。值得一提的是,东山街道2009年有了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以后,戒毒人员所有尿检均正常,没有一例复吸者。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社区戒毒模式是烟台首创,在山东省得到推广,目前,烟台市范围内已有590个社区戒毒室,芝罘区13个街道已经全部设立戒毒康复办公室,其中3个街道办事处被国家列为社区戒毒示范点。 心理专家来疏导 不被“特殊化”对待 “我很害怕,家人和朋友不再信任我,他们不再像以前那么爱我了。”“感觉大家都在谈论我,我不敢正视他们。”在社区戒毒室,一位戒毒者写下这样的调查问卷。在这份问卷后,心理咨询师建议:“他正遭受极大的痛苦,需要立即救治。” 工作人员说,戒毒康复人员到社区后,街道会请专家为他们把脉。“东山街道从烟台山医院请心理咨询专家为戒毒者进行心理咨询,经调查,所有戒毒者都有轻度甚至重度的抑郁症、强迫症等现象。”工作人员说。 “吸毒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事情,戒毒者很害怕隐私被泄露。”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护戒毒者的隐私,他们会对戒毒者的吸毒史进行严格保密。同时,积极为戒毒者推荐工作或进行创业培训,办理医保时也是走普通程序,绝对不把他们“特殊化”对待。 据了解,如今,这些戒毒康复人员,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有的正常上班工作,他们不希望有人打扰,也很少有人会去打扰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