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相亲游戏也该有个限度 □邓海建
6月30日,一富豪征婚活动在北京某会所举行。近400名女性相亲者通过形象、生活、心理、情感、健康五个环节进行筛选考评,以争取“富豪相亲派对”的入场机会。除了传统测试外,还要看应征者的脉象,据中医评委称,通过脉象能分析出人的性格,不少应征者在这一关被刷下。(7月1日《北京晨报》) 富豪也是人,是人在感情上就有偏好,但问题是,如果这样的相亲活动形成“气候”,并通过大肆宣传传递某种悖谬的价值,这恐怕就不能当做“私事”对待了。 在相亲这件事上,富人的“挑剔”,已经出离社会正常的择偶标准,这背后,依仗的无非是金钱的嚣张。富豪的相亲游戏,一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就需要把“度”框定在公序良俗的底线里,分清私人游戏与公共话语的差异,就算是认真找老婆,也应当考虑一下社会公众的情绪。 儿女依法探望难保老人权益 □马涤明
7月1日上午,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赡养案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判处被告人马某、朱某至少每两个月到母亲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后的国内首例判决。(7月1日中国新闻网) 新法刚出,便有了首例判决,司法实践的效率值得表扬,但关键问题是,儿女会因为法院的判决变得孝顺吗?有人看望问候,就能保障老人的权益吗? “看”与“看望”并不完全是一个意思,而“问候”的行为则更是由心而发。被告即便“依法登门”了,能否给予老人情感上的抚慰,绝不取决于法院判决。既然都打到了法庭上,即便亲情没有完全泯灭,质量上也会打折扣,法官的铁锤只能是雪上加霜。 情感由心而发,只能是自愿的,任何外力都无法左右,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只有真心真情的“回家看看”才是老人所需要的。在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时候,这些因素都是应该考虑到的,如果连操作性都没有,何谈法律的威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