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允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东方红”命名的学校、企业全国数不清,命名的饭店更多。我说的“东方红”是烟台的,它映红了广大农民的心。 我是1958年考进烟台一中高中部的。次年冬,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学友林桂海对我说:“允好,今晚我请客,下饭店喝羊肉汤。”“那敢情好,到哪个饭店?”他深情地说:“我领你去的那个饭店,不光是名字好,尤其是那里的领导、服务员待人好。春天,如沐春风;冬日,似一盆火,对乡下人尤佳。走!” “东方红”饭店,是丹桂戏院的邻居。一进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顾客们请进!”这时,一位脸上有黑痣的胖爷爷出来了,对我们道:“小老弟,上楼吧!” 饭店里人来人往,吃饭的欢声笑语。老爷爷问我们吃什么,桂海以主人身份说,四角钱的羊肉汤两碗,外加四个烧饼!不一会,他用木盘端上来饭菜,丢出一句话:“小老弟,是学生吧?想要羊汤,随叫随添不要钱。”我俩点点头表示谢意。 我看着大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用筷子拨弄着冒鼓山尖的羊肉,心里激动无比:物美价廉,名不虚传!这碗羊汤里羊肉、羊杂无所不有;葱花、胡椒粉、米醋等调料适量。嚼着鲜溜溜的羊肉,喝着酸味可口的羊汤,美极了!每人两个烧饼硬是塞下去了,这是一顿别有风味的晚餐啊! “东方红”饭店,从此在我的记忆里打上了烙印。两年后,我在生产队当会计。这年春天,我们生产队到烟台酒厂送地瓜干,脚力费,每人五角。四十余里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一路汗水一路歌,脚步催着车轮飞,飞起的车轮带着脚步更加快。路边的树,一闪影子落后头;远处的山,一晃消逝在视线里。三个多小时赶到酒厂,人人的衣背浸湿一大片,头发梢都流汗水。过了秤算了账,接近中午了,队员们问我:“会计,中午到哪家饭店吃饭?”我当即回答:“东方红!” 大家放下小推车,径直走进门,又是大黑痣胖爷爷先开了话:“小老弟们楼上请!”他做了个请的手势,把大家逗乐了。“喂,你这个小老弟也来了?近几年可好?”有人告诉他,我当会计了。我脸“唰”地红道:“灾荒年生活困难,没考大学,回家务农了。”大黑痣胖爷爷笑道:“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农村急需有文化的人才啊!”这次我们吃的是烩烧饼,一碗四角钱。大黑痣胖爷爷说:“这次我好好招待招待你们!”果然不出所料:碗大、肉多、饭菜足。一个队员说:“老爷爷,你真想撑坏我们的肚子啊!”大黑痣爷爷说:“走不了住在我店里,咱俩一张床,不收你的住店费。” 结了账,大黑痣爷爷对我说:“小老弟,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他又送我们出店,我们套上了小车绊,他扬手道:“常来店里坐坐呀!” “东方红”饭店,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也改写了它的历史。但有一点可以牢记:做人,要学大黑痣爷爷那和蔼、诚实;做事,要像“东方红”饭店那样,求真务实,始终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