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分离”模式虽然确保了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安全,但无疑是压缩了机动车辆的通行时间,因此遭到许多司机的诟病。截至今年6月底,威海市的机动车辆已达到72.3万辆,且每年仍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在1995年,全市机动车辆仅有5.9万辆。随着交通压力倍增,“人车分离”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很多司机认为:20秒足以让数十辆车通过路口,威海应和其他城市一样“人车混行”。 “‘人车分离’模式的确是压缩了机动车的通行时间,但因为行人不和机动车抢道,机动车的通行效率也很高。”威海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毕军波解释说,城市交通应以人为本,而非以车为本,“要通行效率还是要生命安全?答案不言而喻。”近期,在威海交警的一份网络问卷调查中,支持“人车分离”的市民占92%。 我国法律规定,在道路优先通行权上,行人居首,非机动车次之,再次分别是公共交通车辆、商务和货运车辆、出租车、高乘载车辆,最后才是私家车。毕军波认为,实行“人车分离”交通模式,是对行人的尊重,“‘人车分离’模式只适用于中小城市。 本报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李世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