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4月3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山东省作协联合主办的张洪兴长篇小说《一诺千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4月14日,孙方之中短篇小说集《曼陀罗》出版发行暨文学创作35周年座谈会在淄博周村区举行。 省签约作家宗利华创作完成长篇小说《佳城》,小说以作家子曰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展开故事,在探寻人物故事、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人性深度的同时,对这个时代的伤疤也进行某种揭露和批判。 8月10日,山东作家沂源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淄博市沂源县举行,这是省作协在县级城市建立的第一个作家创作基地。仪式结束后,来自全省的20余位作家参加了以“沂源赋”为主题的采风创作活动。 淄博市文联举办“中国梦·美丽淄博”散文征文活动,活动从2013年3月开始到9月结束。7月10日,临淄区启动了“齐都赋”主题原创作品大赛。 □康爱娟 博山琉璃多,博山琉璃美。近几年来,赞美琉璃工艺和艺术摆件的文章比比皆是,而我想从内心里赞美那些制作琉璃艺术品的大师和工匠,是他们用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博山,自古就是琉璃生产和经营的集中地,西冶街更因琉璃而兴盛繁荣。过去,街头阁楼上有副抱柱联写道:“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这副对联生动形象,颇有文采地为琳琅满目、鳞次栉比的琉璃街市增色不少。西寨、后七沟等处的琉璃炉一座连着一座,有许多作坊朝街,来往行人不免驻足观看匠人们的精彩表演,领略一番炉匠师傅在炉前敏捷灵巧的吹制手艺。尤其是夏日,炉火熊熊,烘烤着匠人满是汗珠的脸庞和胸膛,汗珠晶莹,辉映着艺人手中玲珑剔透的花球和各式各样的工艺品。一座座炉火作坊,成了人们初识琉璃工艺的窗口,也展示了昔日琉璃艺人的劳苦艰辛。那时,博山的街头巷尾还流传着《小炉匠打赵尔萃》、《闹龙街炉匠戏乾隆》等许多关于琉璃与炉匠的故事,又为博山古老的琉璃工艺增添了神奇色彩。 如今,博山的窑炉依然红火着,我时常去那火炉旁看一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劳动场面。 我喜欢欣赏每一件琉璃艺术品。从小鱼、小虾、小猴子、小鸟,到体积很大的琉璃摆件,都是炉匠们用智慧和汗水通过捏、揉、扎,用心制作出来的。我捧着琉璃花球会看个不停,里面的各种动物和景色就是个天然公园的缩影,真想摸一摸那带露水的花瓣,更想捉一只蝴蝶出来。一位炉匠曾给我做了很多琉璃项坠,每年夏天我都戴上,就是生活在博山的女士,看到这样的项坠都会赞叹地说:“哎呀!这么漂亮的项坠啊!”的确,博山炉匠的手艺是很神奇的。 曾有一件事情,博山的炉匠让我感动,让我不能忘记。 那年,我随同记者去域城一带的琉璃厂采访,在观看一位炉匠制作花球的时候,我随便跟他聊了起来,他说,他一天要做八十个琉璃摆件,如果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话,就要起来坐下地不停在炉前来回穿梭;如果两个人合作,会节省些时间,多做几个活,按计件工来算,就可以多挣钱。当时,我求这位炉匠帮我做件事,我有一个心爱的琉璃项坠不小心摔坏了穿孔把,但不舍得扔掉,就想让这个师傅帮我补救一下。这真是给他出了难题。他说,在冷却的琉璃物件上,再重新粘贴上穿孔把,不太好掌握。不过,他还是答应试一试。时隔几天,这位师傅给我打来了电话,说第二天一早就把项坠给我送来。当我拿到补救好的项坠时,我惊呆了!项坠和原来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师傅说,穿孔把做在了另一头,把摔坏的一头磨掉抛光,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我更加喜爱这个项坠了,至今我还戴着这个补救好了的琉璃项坠,因为它又增添了许多内容。 有人曾设想,能不能用机器代替炉匠的艰辛工作。这只是个设想,世上有些东西可以用机器操作,有些是永远不能取代的。博山的琉璃花球就是炉匠的专利。 博山的炉匠就是这样,工作时不能穿漂亮得体的衣服,吃饭时不能围坐在桌子前舒服地用餐,在火炉前烘烤的滋味他们也已经习惯了。而正是一代一代的炉匠,把博山这古老的琉璃手工艺传承到现在。这些心灵手巧的炉匠,让我们看到了博山琉璃历史的骄傲,展现了当今琉璃艺术的风采。 我赞美博山的琉璃,更赞美揉出博山琉璃花的炉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