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9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离开大学校园已三年。这三年,努力使自己升华为社会的一份子,快步前行甚至奔跑,来不及回头,甚至看不清脚下的路。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以为自己的生活只有未来,没有过往,又是一年开学季,才发现,我的生活还有当年的初次离乡求学,还有我的大学,还有那些年的那些事。 想起大学,心中总有难以释怀的情愫。不经意间触碰到印证大学生活的物件,记忆蓦然“芝麻开门”:当年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教室,103教室的三排四座、考试前图书馆的奋笔疾书、篮球场上滴下的汗水、视为‘购物天堂’的后街、联合创作时的摄像机、跆拳道馆的签字薄……曾在东北师大留下的一切忽然那么晶莹剔透。在那里树立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里触碰的砖瓦琉璃和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让我今天拼搏时显得那么驾轻就熟。 2006年,我从一个小县城来到北国春城——长春,名字很好听,但气候并不让我觉得舒服,狂风中尘土飞扬,春天不经意间从指缝中溜走,几乎直接从羽绒服过渡到T恤。不过即便如此,我也愿意在街头漫步,因为基本看不到布满补丁的街道。我也更愿意倾听长春人说话,很冲但更豪爽。 四年大学,除了目的地让我无法忘怀外,交通工具更让我难以回首。大学报到,因为车票买得晚,卧铺、硬座统统没有,每到一站都会有和我一样站立的伙计绿着眼睛盯着要下车的乘客。天公不作美,很多次,我冲上前去时才发现人家只是坐累了伸个懒腰。 因为受过的折磨太深,每次听到1416这个数字时,都禁不住打个寒颤。最惨烈的一次,是我大二开学时,东北爆发多年不遇的冰雪之灾,列车行至沈阳时被告知前方封路。何时开通不得而知,乘客在无奈的同时看了包裹里的干粮。记得那次很多乘客都“弹尽粮绝”。列车虽然开通,但来到下一站还会“不由自主”的停下,因此乘客们就会下车疯抢食品,那一次我在列车上待了将近40个小时,想想都后怕。之后,我不管出差还是回乡都会拒绝乘坐火车,尤其是绿皮车。这种观念直到乘坐动车和高铁后才有了点改观。 经过一番“折腾”,回到了家乡工作,很幸福,可以不坐火车了,有时间在菏泽街头安静的散步,耳畔伴着乡音,偶尔听到一两句东北话,也很亲切,里面有我的老师,有我的校园,也有我的青春年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