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金秋9月以来,中国外交上演的几场大戏足够吸引眼球,其中既有走出去,也有请进来。 9月3日至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并出席G20峰会以及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元首峰会。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3月下旬到访俄罗斯及非洲三国,5月底6月初到访拉美三国及美国,如果加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出访印巴及欧洲两国,中国外交上半年的足迹遍布亚非拉和欧美。中亚是这轮外交高潮的空白点,当然,这并非遗忘,而是等待时机。 9月上半月时机来了。两场国际多边峰会和中亚四国行成为下半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与上半年一脉相承的是,此次习近平访问中亚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与此前提出的中巴经济走廊和中缅孟印经济带一道,构成了中国西部地区对外经济合作的通道。 不难发现,上述几个中方提出的经济带构想,对外既有地缘政治的考虑,对内则对接持续多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纽带,是中国西部走出去的黄金要道。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将有助于中国西部开发开放,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 此次习近平中亚之行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中国与一些国家签署了新的能源合作协议。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合作建设的“复兴”气田,是世界第二大单体气田,探明储量4亿至6亿立方米,这足以成为中土天然气合作的重要气源地。此外,中土签署新协议,土方向中方年增供250亿立方米天然气。 同样的能源合作,在哈萨克斯坦也得到复制。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一阶段竣工,年供气量100亿立方米,二阶段也将于2015年投产;一期A、B线目前的年供气量在300亿立方米,在建的C线预计年底贯通,年供气量达250亿立方米。同时,中石油通过注资获准开发哈萨克斯坦里海大陆架油气,打破了西方公司的垄断地位。 如此深入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气源保障,连同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将缓解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天然气短缺瓶颈,助力中国经济。同时,中亚国家也乐于拥有中国这样稳定的买家,丰富其能源出口结构。 同样是在9月3日,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如期开幕。李克强作为东道主,在南宁与多位东盟国家政要会晤。其间,李克强提出了“钻石十年”的概念,这是与中国与东盟前十年合作营造出的“黄金十年”相呼应。李克强提出,力争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1万亿美元,如此巨大的经贸合作规模,不仅对彼此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相关国家管控目前存在的岛屿争端。 走出去与请进来,同一时段相得益彰。习近平中亚之行中,不仅主推能源和安全领域合作,同时也包括了货币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尝试,相比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紧密度,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不过,相比中亚地区存在上合组织这样以安全议题为主的国际组织,中国与东盟之间在安全领域的关系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但很明显,中国外交在注重大国的同时,更加着眼于周边。中国与中亚、东盟国家的关系如今正变得日趋成熟,于是就有了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双边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