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喊得出绰号,不一定是你同学 |
市民宋先生差点被“老同学”诈骗 | |
- 2013年09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于涛
“宋XX,你还好吧?”23日,市民宋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是老同学,一下子喊出了他的名字和大学时的绰号。老同学说要来烟台出差,宋先生便开始安排酒店食宿。一番折腾后,宋先生才得知,原来这位“老同学”其实是个骗子。“我的电话、姓名是怎么泄露的?”这让宋先生感觉很郁闷。 “老同学”来烟台,他张罗着接风 23日,市民宋先生接到一个来自广东深圳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很热情地叫出了他的名字和大学时的绰号。 “当时一听对方知道我的名字,以为肯定是老同学新换的号码,现在大家换号快,这也很正常。”宋先生说,对方一开始还让他猜猜他是谁,在宋先生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后,对方很快否认并自报家门,称自己是宋先生大学的舍友李某。 “他的声音非常像我的舍友,而且那个舍友主要在广东和广西两地跑业务。”如果说宋先生之前还有怀疑,那这次就完全打消了疑虑。 对方在电话中告诉宋先生,他要来烟台出差,趁此机想和宋先生聚一聚。目前已经到了日照,将在第二天开车到烟台,并约定第二天中午和宋先生见面。 再次来电,“老同学”要借钱 相关链接 个人信息泄露 无处不在 个人信息莫名被泄露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市民姜女士称就接到过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陌生号码,让她这个下班后就回家的“宅女”很困扰:“什么卖房子的、卖家具的,甚至有一次我要买车,立马就有车行和保险公司打电话过来,很不可思议。” 姜女士平时爱网购,寄件时需要填写住址、电话等详细信息,姜女士猜测个人信息就是这样泄露出去的。 市民赵先生说,现在去银行办业务要留电话,去饭店吃饭要留电话,去理发、唱K都会经常被要求留电话;之前去房地产公司看房,信息单上都要求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现在办卡哪个不和你要身份证号码、电话和姓名?不办优惠摆在眼前,办了信息自然会泄露。” 本报记者 于涛 一听舍友来烟台,宋先生很高兴,接完电话就立刻安排酒店食宿,准备为久未谋面的老同学接风。 第二天上午9点多,对方再次打来电话说,他已经上了高速,很快就能到达。随后告诉宋先生,他要先接个电话,到烟台后再联系。 “当时我听见电话里有一种在室内的回音,就随口问了一句,对方说他在高速上的服务区。”宋先生说,半小时后,对方又打来电话,说家里亲戚得了急病,自己在高速上没办法打钱过去,想请宋先生帮忙先打五六千元过去。 宋先生手头一时没那么多钱,就问对方先打1000元过去行不行,没想到对方一口答应。“我当时就起了怀疑,觉得人命关天,怎么还可以还价。”再加上对方声称已经上了高速,但没有听到高速路上应该有的声音,所以宋先生先稳住了对方,并迅速和其他同学进行联系。 找到真同学,得知电话那头是骗子 询问了老同学,大家都说最近没有和李某联系。此时距离宋先生和对方上次通话已经过了一个小时,期间“对方不断打电话来催宋先生打钱。越来越怀疑的宋先生最终决定拨打留存在手机里的李某原本的号码。 没想到,电话那头的李某一头雾水,他说自己并没有来山东,也没有亲戚生病。此时宋先生才明白,那个说要来烟台看他的“老同学”是一个骗子。 提到差点被骗这件事,宋先生感到不可思议,“现代社会大家都忙,疏于联系,但同学情还在。你说骗钱就算了,权当骗子提醒我该和老同学联系了。最可怕的是,骗子居然连我最私密的绰号都知道,不知道他还掌握着我的什么信息?” 倒卖个人信息 男子被批捕 多知道点 今年4月,家住福州的陈某浏览网页时发现了“商机”,倒卖快递单号信息可获利。于是他以700多元的价格,向相关人员购买顺丰快递的客户信息7000多条,之后将这些信息高价倒卖。近日,陈某被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批捕。 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