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0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孙葆元
如今,十艺节正在济南等地热热闹闹进行着,近2000场次各类演出绝对称得上是一场文化盛宴。艺术节需要丰富多彩的剧目,同样也需要踊跃赶场的观众。艺术家的精彩献艺是对社会的奉献,观众的掌声则是对艺术家劳动的尊敬。倘若一个盛大的节日没有观众,或者观者寥寥,不好说这是一个成功的艺术节。 不是杞人忧天,济南的观众夏季看足球,冬季看篮球,似乎很少有人走进剧场了。昔日的剧场拆得拆、荒得荒,留下的不见演出海报,剧场艺术已经与我们的生活久违了。都说北京的观众盛况空前,天津的观众泡剧场成风,可是我们的观众好像还没找到进剧场的感觉。 生活里没有连篇的节目预告,大家不知道哪个剧场上演什么节目。想看演出的市民不知道票价高低,不知道艺术家们带来什么精品,看点在哪里,都是什么样的剧情。面对这些懵懂,观众们即使想捧场,又怎么走进剧场? 买票看演出是对艺术家劳动的尊重,可济南的观众蹭票久矣。如果抛开招待票、赠送票、观摩票,还有几个人能进剧场?老观众很想去,但他们普遍收入不高,面对动辄数百上千元的票价往往却步;年轻人都是房奴、车奴以及人情债的背负者,有点钱要支付这些开销,恐怕也难支付这笔艺术费用。不要抱怨观众被电视夺走了,其实观众懂得剧场效果和屏幕效果的区别,观众不能走进剧场大抵是以上因素所为。 十艺节是培养艺术的摇篮,也是重新培养市场经济下观众走向艺术生活的起点。艺术走向经营离不开观众,除了艺术精湛还有市场定位,要一切从观众出发,把观众召进剧场。十艺节是一场把艺术与经济共同放到一个城市的考量,观众的上座率往往能折射出这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所以培育观众不是危言耸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