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画 张国华 在商埠区的经四纬八路路东,有条笔直的南北巷可以直接通到经三路,巷子名叫大生里。除了巷子南首东西各有一栋楼房外,其余都是四合院,民国时期这里是济南有名的花街。1953年,原有的四合院拆除改造建成六排整齐划一的红砖房,每排独自成一院落,每排平房的西头屋顶上都有一个木制天窗,为厕所通风口,院门两侧分列着公共厕所和水池,是典型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居民集体生活环境。 小长江八岁时没了娘,十五岁时正赶上济南天桥北的成通纱厂招童工,于是第一次进了济南城,那一年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办公室打扫卫生、烧水沏茶、传电话和送信。记得成通经理苗海南在里间办公室办公,外间屋是张今汉。但小长江工作不久就出了纰漏。有一天柜上要小长江给仁丰纱厂的马伯生经理送一封要紧的信,路上经过天桥西的韩家窑铁路道口,这里没有护栏,常常有穿戴整齐前来寻死的人,刚好这一天小长江就赶上了,于是好奇地随着人群围观,忘了时间,回到厂里都天黑了,误了事,就此丢了饭碗。于是天桥边上又多了个脖子上挂着箱子卖卷烟的孩子…… 攒了点钱后,长江有了干其他小生意的资本,在大生里的南头摆起了百货摊子;再后来买了辆德国产的黄包车,接送往来这条花街的女人和客人,听到顾客夸这车漂亮,他打心里高兴,丁丁当当地和其他黄包车车夫靠双腿飙车好不神气,觉得一把好力气终于派上了用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政府取缔了这烟花巷,女人们也都散了,嫁人、回乡或回乡嫁人;黄包车也公私合营成立车行,只能在十二马路以西拉活,不允许进城,长江又一次没了生计。于是黄包车车夫们又换成三轮车拉货,为此政府还为他们戴上大红花,上街展示昔日黄包车车夫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江觉得自己的春天又一次到来了……再往后季节不停轮回,世界也不停地变,长江却老了,腿脚再也赶不上外面的变化了。 此刻,八十五岁的长江就在我面前,他已经在大生里六号院住了半个多世纪,曾经的职业习惯使他穿戴利索,依旧戴着一顶遮阳帽,即便是在这狭小的屋子里。听长江在香烟缭绕中回忆,在烟雾中他看到年轻时那辆德国产的黄包车,停在巷口的阳光里,铜把手还泛着光;在烟雾中还不能释怀他年少时犯下的错;烟雾中那昔日巷子里摇曳着旗袍的女人,亦真亦假,望着他微笑……缥缈但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