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济南商业“五朵金花”之首,16年前一夜倒闭 |
“第一百货”被市场甩了两次 |
| |
- 2013年10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这个狭窄凌乱的小巷,曾是第一百货的一个货物入口。
本报记者 陈玮 摄 | | 这座楼曾是第一百货商店,如今已经成了一家俱乐部。
本报记者 陈玮 摄 |
|
曾经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如今破败没落、连一张老照片都无处可寻,济南第一个综合性百货商场只存留在了老济南们的记忆里。内外债交加的困境,让“第一百货”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然而帮扶国企协调小组的进驻,似乎在公司重生的道路上,划亮一根火柴。
本报记者 陈玮
辉煌:门口自行车排百米长队 17日上午,来往上班的人群在经二纬四路口穿梭不停,在热闹的车水马龙下,两座大楼间一个不起眼的入口,显得格外落寞。门口零散丢着纸箱、垃圾,随风打着旋儿。走进去光线很暗,墙皮脱落了不少,若不是留守职工提醒,很难想象,这曾经是济南“第一百货”的一个入口处。 “当时大家都喜欢来这里买东西,门口的自行车从西边那个十字路口一直排到这里,得有150米长。”在附近卖馒头的老郑曾是第一百货公司的职工,回忆那时的辉煌,仍然历历在目。大观园商场、人民商场、济南第一百货、济南百货大楼、山东华联商厦,它们是济南传统商业史上的“五朵金花”,而“一百”是第一朵金花。 1948年7月,济南第一百货商店开门营业,是济南解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国营商店,1995年9月被商业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当时的经二纬四路段是济南市最繁华的路段,商业楼扎堆,对面都是各种小吃餐饮,布店、剧院簇拥而立,而“一百”就是这个路段最核心的商业中心。 “一百”的党委书记张军华住在英雄山附近,每逢周日,都要来逛‘一百’,这已经成为老济南人约定俗成的习惯。“一百早上9点开门营业,冬天晚上7点半关门,夏天能到晚上9点。”
倒闭:上千职工一夜下岗 1980年,张溪谷进入“一百”,成为一名管理仓库的工人,立刻引来了亲戚朋友的羡慕,这也成为张溪谷的骄傲,别人送礼、递条子都进不来的单位,竟然让自己赶上了。由于效益好,仓库货运的工作,常常让张溪谷忙得喘不过气来。 “想不到,想不到,想不到。”想起1997年11月,第一百货商店关门的那一天,张溪谷直呼出乎意料。1100多职工一夜间下岗,上访、惊诧的职工充斥了整条繁华过的商业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商业企业逐渐崛起,大观园商业楼、人民商场逐渐建立,大观园主打“大而全”的经营思路,而人民商场定位中高端,在商业企业的特色下,“一百”的吸引力逐渐褪色。 “计划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冲击,管理不善,发展跟不上。”总结倒闭的原因,张军华无奈地摇着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市场放开,很多个体户出现,还能讲价,东西新鲜,而第一百货商店价格都是定好的,市场经济冲击,也是企业衰落的原因之一。”帮扶协调组成员济南市贸促会秘书长李军说。此外,随着城市发展,繁华地段多处崛起,经二纬四这样的老商业街也失去了“一枝独秀”的风采,地缘优势的减弱,无疑使“一百”雪上加霜。
自救:改造成康乐城只火了一阵子 在经二纬四路口,“泓雅康乐城”几个大字醒目地挂在楼体上,而一楼和二楼都改成了酒店餐馆。在三楼,空旷的走廊上传来脚步的回声,布满灰尘的门上,还挂着“出租”的告示。 “一百”停业前,因基建、流动资金不足等原因,分批从银行贷了几千万,一直无法还上,职工养老金、生活费、工资也因资金缺乏而无法兑现,滞纳金的出现,让欠费越来越多,成为企业头疼的大事儿。 为了解决困难,重新焕发活力,张军华说,1999年,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注资3000万,将“一百”主营业楼改造成了泓雅康乐城,自主经营,2000年3月正式开业。 “当时是济南第一家综合娱乐场所,有棋牌室、茶社、KTV,生意非常红火。”张军华说。“老济南”王先生说,那时一下班同事们就约着去泓雅城玩,大厅还摆放心形的玫瑰花,去“泓雅”玩已经成了时尚人士的标志。 然而这样的红火同样没有坚持太久。张军华说,“康乐城的设施需要5年一改造,但赚来的钱都用于解决职工内债,没有钱再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历史包袱越来越重。” 张军华透露,去年42个职工退休,保险加上滞纳金,企业要负担二百多万,今年费用上涨,根本入不敷出,单纯依靠企业的力量,根本无法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