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检查”没错 9月16日B8版“你说我说”读者对“立案检查”提出质疑,编辑查证说没有立案检查之类术语,应为立案调查。9月26日A8版《枣庄市中区委原书记王刚被双开》,报道说“日前,山东省纪委对枣庄市市中区委原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刚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以往媒体报道的如“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因违犯党纪被立案检查、免去职务”“中共中央决定对陈良宇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中纪委:正立案检查张家盟、宋晨光、刘卓志等”等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制定的案件检查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案件受理和初步核实、立案、调查和移送审理四个阶段。我认为“立案检查”包括了“案件受理和初步核实、立案、调查”等内容,是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的专业用语,相比“立案调查”更为准确、妥当。 读者 刘允辉 我在回复读者疑问的时候,主要检索了一般刑事案件的使用术语,却忽略了党政系统违法违纪方面的情况。语言的使用不仅约定俗成,权威机关的规定性用语本身即具有规范意义。感谢读者指正。 编辑 盖方鸣 何物引起爆炸 10月13日A7版《济宁一小区深夜发生爆炸》,文中用不少笔墨描绘爆炸现场的狼藉和过火后的景象,并说造成一人死亡。但究竟是什么物质引发的爆炸一直没有提及。其实对爆炸物的分析判断并不复杂,现场民警可以很快给出答案。从现场情况判断疑是煤气爆炸,记者应该说明白。 读者 吴敏 爆炸当夜,有居民曾问派出所民警事故原因,民警说怀疑是煤气管道爆炸;第二天刑警、消防勘查现场,因男子离异独居,且爆炸发生于深夜,事故原因并未公开,所以稿件中没有涉及。 记者 路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