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平方公里辖区、四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七千余人、暂住人口一千余人、一个武家安置小区、十四家大中型企业、一所小学、四所幼儿园、四处在建工地,一位社区民警,却创造了连续八个月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等案件“零发案”的纪录。创造这个传奇的是高新区孙村派出所武家社区警务室民警赵学宝。 本报见习记者 王富军 诀窍一:建起百人警企社区巡逻队 赵学宝,济南市高新区孙村派出所武家社区警务室的一名民警。11月13日,记者在孙村派出所,见到了这位有点传奇色彩的民警。黑黑的脸庞,一身朴素的工装,在基层工作的20余年时间,赵学宝从巡警到户籍民警,再到社区警务室民警,再普通不过的一名民警。可是,说到传奇,连续八个月“零发案”的纪录就是眼前的这位民警创造的。 跟记者聊天的时候,赵学宝有点腼腆。但是谈到辖区内的警务工作,赵学宝就打开了话匣子。“武家社区警务室辖区大约有10平方公里。在这10平方公里内,有四个村庄,还有一个武家安置小区,十四家大中型企业,其中有重汽桥箱、中电装备等。” 按照赵学宝的说法,2008年4月,他刚到武家社区警务室的时候,正是辖区内百废待兴的时候。“那时,在辖区内,除了一家电子厂之外,其余的企业都是在施工或者正准备施工的阶段。从企业施工前的拆迁矛盾的化解,到施工时建筑物资的失窃问题的解决,再到企业建成后生产物资的保护。这些都压到了社区民警的身上。”“而且辖区内建立起来的企业面积较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相隔较远、周围环境比较荒凉。” 与现实情况不成比例的是,武家社区警务只有一名正式民警。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就成了赵学宝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警企联动、设立社区巡逻队,通过预防犯罪来降低发案率就成了一个好办法。” 赵学宝告诉记者,“警企巡逻队、社区巡逻队就是民警、协勤加保安的一种组合。现在我们100余人的警企巡逻队,分为了三部分。一个是机动巡逻队,成员主要是民警、协警,配备有两辆警车、四辆警用摩托车、两辆电瓶车。通过在重点时段比如夜里十点到凌晨间在主要干道上的巡逻,对犯罪分子进行震慑,并且能及时发现正在作案的犯罪分子。第二部分是徒步巡逻队,成员主要是厂区内、村居内的保安和联防队员,他们进行24小时的巡逻,为厂区和村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最后一部分是应急巡逻队,主要是对发生案件的地方进行支援。” “筹划建立巡逻队时却是困难重重。企业不想把自己的保安队伍白白贡献出去,所以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我就一家一家企业去跑,并且在企业有困难的时候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时间久了,我和许多企业的负责人都成了朋友,这时他们才同意一起成立巡逻队。” 诀窍二:将100多企业探头纳入天网 赵学宝介绍说:“武家社区警务室承担派出所基础管理、基础信息、基础巡防、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职能。要想办好这些事情的同时也维护好对辖区内的治安环境,我们的警力远远不够,更何况仅仅依靠人力是不够的。分局也一直提倡人防、物防加技防,人防、物防就是依靠人力、企业周边的围墙、围栏等对犯罪行为进行防范,技防就是依靠技术手段进行防范。” “大约2012年,高新区‘天网’工程开始使用,我当时就想着要是能把企业的探头也纳入到‘天网’之中,那就能做到一旦发生警情,第一时间反映,并且巡逻起来也相对方便。” “可是企业对于自己的视频监控资源却是不肯轻易让出来。通过之前和企业建立的联系,我就把企业的负责人约在一起,跟他们讲‘天网’的好处。起先,企业的负责人对于这些大道理不是很接受。我就换了一种思路,跟他们讲起了‘天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并且向企业保证不使用企业中的敏感监控探头,这样企业才愿意让出自己的部分探头。” 之后,赵学宝就找到了专业的通信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将企业的监控探头设置在同一号段,这样在技术上就实现了企业探头纳入“天网”的可能性。企业探头纳入“天网”之后,赵学宝把原来的警务室的小电缆换成了100M的专缆,这样在警务室里就能实时对辖区内企业和主要路段的情况进行监控。“到现在为止,辖区内企业纳入高新区‘天网’工程的探头就有100多个。” 企业探头纳入‘天网’,在警务室里就能实时监控辖区情况之后,赵学宝又把自己的手机纳入了‘天网’之中,依靠和通信公司的合作,赵学宝打开手机,全社区不同区域的探头,都可以随时显现,随时随地对辖区进行监控。“相当于我24小时都在执勤,这样就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警情,第一时间反映。” 警企、社区巡逻队和辖区“天网”成了赵学宝的两大“法宝”,依靠这两件“法宝”,在2012年,赵学宝创造了辖区内连续8个月无治安、刑事等案件的“零发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