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说】 □唐景椿 古时魏收任齐州太守时登舜山眺曰“山川沃壤,衿带形胜,天下名州不能过此”。济南人热爱这里的湖光山色,也便有了一些依此而称的地名。 老济南的南面有四里山、历山、佛慧山等;北面有卧牛山、华不注山、鹊山、黄台山、驴山、凤凰山、标山、北马鞍山、匡山、粟山、药山、紫荆山等;老城北部便是“半城湖”的大明湖。 大明湖路,这是一条经历年不断扩展并截弯取直的路,而且从湖东延伸至湖西岸,把这样一条路命名为大明湖路是很恰当的。这条路东自东门大街,由大梁隅首街、闵子祠街、东西钟楼寺街、阎公祠街(1946年改为思敏街)、鹊华桥街、鹊华桥西街、抱厦街、乾健门里街合并而成,于1965年1月1日命名。临湖街,位于大明湖的南岸,街呈“n”形,该街于1966年由原顺贡街、晏公街合并而成。 汇泉寺街,位于大明湖南岸,南至大明湖路,因有祀治水之神的二郎庙,所以街原名二郎庙街;北门里街,位于原大明湖公园以东,北起公园南墙,南至阁子后街北口,东邻南北历山路,西邻大明湖东岸。 明湖西路、明湖北路、明湖东路,这三条以大明湖命名的道路,西自经一路东首,东至东关大街东首与花园路相连,近年来由经一路延长,因路南贴近大明湖北岸,以其所处方位而名;明湖桥,位于大明湖西南门护城河上。 千佛山路,据清《历城县志》载:“历山即舜山,见魏书,隋一名舜耕山,俗名千佛山,以岩洞多佛像故也。”崎岖不平的露岩山路在1956年铺平,汽车可直达公园茶社,1965年1月1日将这条路命名为千佛山路,“文革”时因千佛山改名向阳山,路也一度易名“向阳山路”,1980年恢复原名;千佛山西路,北起经十一路,南至千佛山南麓,东邻千佛山路,西邻南郊宾馆东路,路在千佛山西侧,1980年命名。 朝山街,据传旧时每逢重阳节,千佛山香会极盛大,该街是城内去山会必经之路,因街南首对千佛山,故名,清《历城县志》载有“朝山街”。 千佛山东路,北自经十路,东南至羊头峪水库,西邻千佛山路,长1530米。该路原为山间小路,1933年建王乐平墓时,加宽为石板路,建国后将南段整修,因路处千佛山路以东,1980年命名为“千佛山东路”。 千佛山村,该村早已拆迁,原为历下区海拔最高的居民点。解放前千佛山两侧就有些散居市民以看林、看坟、卖水、卖香、卖纸和乞讨为生,在1955年前后整修千佛山路时,将散居的二十多户居民集中于此形成村庄,因位于山上便以山命名。 佛山街,该街南起南营街,北至宽洪街,东邻小南营街、离明街,西边是朝山街、丁家场街。清《历城县志》载为“佛山街”,民国年间《续修历城县志》将街标为“下洼子”,把街中段(十方院东首以东)标为“柴火市”,但因该街面向千佛山,所以仍统称“佛山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