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949年团代会归来,照于济南。 | | 1949年4月23日在北京西郊香山广场,毛主席接见参加全国第一次团代会的代表。 |
|
□苗得雨 我和老伴牵着孙子的手,缓步走着,走到水晶棺前,老小一起鞠了一个深深的躬,又仔细看了一会儿。出来,小孙孙和爷爷一样沉思不语地走着,一直到广场合影,孙孙的面容都是庄重的。我仿佛望见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形影,在集市上寻找敬爱的人的那个11岁的少年。 我当年曾有幸五次见到毛主席。 小时,刚由私塾转抗日小学,以为陕甘宁就在家乡西山那边,猜想毛主席也会来山这边赶集,按报纸上画像模样对照着,在集上寻找。当读了地理书,才知道陕甘宁原来很远,上集上找毛主席,那是少年的天真。 第一次见做梦也没想到。17岁那年,我被选为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团代表大会的代表,从沂蒙山,先汽车又火车,一下子到了千里之外刚解放一个多月的北京,那时还叫北平。我没准备,什么也没带,在济南与青年学生见面和受记者采访,介绍自己的诗歌时,全凭记忆。山东代表团是刘导生带队,鲁中南地区的有领导干部李子超、宋诚德、李法荣、张明晓、李兴法等,年轻些的是我、纪丕福、侍振玉…… 我们到北京后住在王府井南端路东那栋楼上,开会在校尉营一处礼堂,路上遇到廖承志、黄华等,知道他们也是代表。我打听到《吕梁英雄传》的作者马烽也来了,我去楼上的一层山西代表团找他,我们一起上楼顶看了北京全景。4月11日开幕那天,朱总司令代表党中央讲话,任弼时作政治报告。中间一个晚上,周总理刚从与国民党谈判前线回来,给大家讲国内外形势,满脸胡子,还没顾得上刮。4月23日,我们乘车去一个地方,受到了毛主席接见。团中央的同志说:“毛主席为大军过江的事,两天两夜没睡了!”大家先是一下子拥上去,后又列成队,毛主席向大家招着手,转了一圈。我不眨眼地看,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好,一直与大家欢呼,心中向家乡的方向悄悄喊道:“我见到咱们的毛主席了!不是在西山,是在北京的香山!” 团中央委员中,除了有熟知的冯文彬、蒋南翔、肖华、胡乔木、杨涤生、杜前,还有作家贺敬之,他是《白毛女》、《南泥湾》的作者,咱们山东老乡。前几年与贺老在电话中叙起往事,他说:“中央对那次大会很重视,专派人民日报一位记者采访,毛主席接见我们时,他左边那个女的就是,姓王,采访过我,据知这人还健在。会上发给每个人的那张照片,你还保存着吧?” 第二次见是1955年9月间当选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时候。山东代表有郝建秀、徐建春、胡兆坤、谷桂兰等,文艺界是我和王俊英。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9月28日,毛主席接见了我们。在怀仁堂后面的草坪上,山东代表正列在进口的右侧,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不远处走来,从我们身边走过。这次看得更清楚,看见毛主席比上一次胖了些,面色黑里透红。 大会在结束后的第四天9月30日,即国庆前夕,周总理发请柬在北京饭店宴请全体代表,周总理先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向大家致意,一起干杯,又一桌桌地和每个省的代表见面干杯。还未走到山东桌,我们就围过去,在别省代表团的外围和总理干杯。当总理走到山东桌,看见早站好的大家说:“山东的,山东大汉多!同山东大汉们干杯!”大家一齐同总理碰杯,又相约拿起杯说:“这一杯是给毛主席的!”总理说:“好,我代表了,我代表毛主席同你们干杯!”总理去了别桌,我们又跟过去,总理从另一排返回,我们又连跟了两桌。我们高兴地想:这次和总理碰了五次杯,和毛主席碰了一杯! 后来,又有三次见毛主席。一是1959年5月1日,全国青联委员去京开会参加观礼,我们在东看台,看天安门观礼台上的毛主席很清楚;二是1960年5月4日他来山东视察,接见省直机关部分处以上干部并一起合影;三是1960年7月参加全国第三次文代会时,《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文艺界代表的照片,毛主席站在那里招着手,正面恰巧是山东的代表,照片上许多人都很清楚,我尤清楚。 当年五见毛主席的情景,至今让我难忘。 1984年的9月,我怀着对伟大亲人的怀念,访问了当年的革命圣地延安;8年后的9月,我恰出发北京,与11岁的小孙子一起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他老人家的遗容。爷孙半个世纪之差,小孙孙一到京,就让爷爷领着去看毛爷爷。我和老伴牵着孙子的手,缓步走着,走到水晶棺前,老小一起鞠了一个深深的躬,又仔细看了一会儿。出来,小孙孙和爷爷一样沉思不语地走着,一直到广场合影,孙孙的面容都是庄重的。我仿佛望见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形影,在集市上寻找敬爱的人的那个11岁的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