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荣 我家祖籍山东省掖县,也就是现在的莱州。爷爷是1901年生人,爷爷出生的时候家境还算殷实,兄弟四人,爷爷排行老四。因为上面两个兄长花钱无度,家里老一辈积攒下的家底很快被耗尽,再加上社会动荡、年景不好,等到爷爷自立了门户,眼见着日子难以为继,爷爷便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个春天,独自一人去了东北。 辗转了些地方,总算在吉林省临江县鸭绿江边的一个山脚下落了脚。刚到的时候,爷爷靠开荒种地和给人打短工为生。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好说,可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天寒地冻的,东北农村有“猫冬”的习俗,到哪儿去找活儿干呢?爷爷是个勤快人,找不到事干,就挑着篮子四处捡粪。后来爷爷发现离村子越远捡粪的人越少,所以多跑上些路收获还不错。于是爷爷的捡粪之路越走越远。 走着走着爷爷又琢磨出了新的门道儿,冬天人们都不爱出门,可以从县城里捎点瓜子、豆油去偏僻的山村卖。因为老百姓手头也不宽绰,没钱买也可以拿自家的粮食或是山货来换,这样爷爷在整个冬天跑遍了周围的小村庄。 最初是靠肩挑,后来小生意越做越红火,买上了独轮手推车。开春的时候,爷爷靠这一冬天的积蓄在县城边置办了三间小草屋,还给老家捎了钱,这样奶奶终于在爷爷离开家的第二年夏天领着伯父和父亲来到了东北。后来手头宽松了,爷爷就想买挂牛车拉脚,其实有点现在买辆小货车跑运输的意思。那时买挂牛车要五百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好歹攒够了钱去城里买车,大约是心里太过兴奋,大意了,挤车的时候揣在怀里的钱被小偷给偷了。五百块呀,这可是省吃俭用的全部家底啊!这飞来横祸让爷爷欲哭无泪、备受打击,回到家后大病一场。 奶奶生怕爷爷挺不过去,劝慰爷爷说,咱跑到东北没给冻死,还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知足吧。没想到爷爷躺在床却说,早晚我要买上一挂牛车,你看着吧。病好了以后,爷爷比以前更忙碌,起得更早、睡得更晚。这样拼命干了两年,爷爷终于如愿以偿买上了一挂牛车。 解放后,四处搞建设,爷爷就用牛车给砖瓦厂拉货。后来县里成立了水泥厂,因为没有运输工具,国家又拿不出钱来买,就贴出告示说,凡是有牛车的人,带着牛车加入水泥厂,年龄可以放宽,都可以招为工人。所以在爷爷五十岁那年,和许多车老板儿们一起赶着牛车加入了水泥厂,成了工人。 过了几年,爷爷他们到了退休的年龄,没想到刚来的厂长却不承认爷爷他们的工人身份,这样爷爷就没法办理相关手续,也就意味着没有退休金可领。好多人劝爷爷,胳膊拧不过大腿,认倒霉吧。可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爷爷和当初那些一起入厂的人却不是认命的人,于是他们开始了上访之路。对于这些能吃苦却没什么文化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敢去上访,是因为相信现在是新社会了,老百姓也有说理的地方。最后相关部门终于查清了事实,水泥厂这才兑现了当年的承诺,为爷爷他们办理了退休手续。因为上访爷爷去过三次北京,所以爷爷颇为自豪,一直到老年也保持着一股凡事不服输的劲头。 爷爷退休以后就回了老家。如果说当年去东北是出于无奈,那回山东可就有点衣锦还乡的意味了。退了休的爷爷依旧闲不下来,八十多岁的时候还能骑助力车。 在我的心里,一直对东北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如果说山东是老家的话,那么东北就是故乡。谁能分得清是老家更近还是故乡更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