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樱 “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离开济南,最不舍的会是什么?”我的答案不是泉水,不是逶迤的千佛山,而是老街巷深处的一方安宁——有“泉水人家”院落的斑驳,有失修老屋的苍茫,还有穿过喧嚣街巷可见的古建筑,比如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在国内其他城市也有,乐陵文庙、安顺文庙等,但像济南府学文庙这样主体建筑完整、附属建筑也很完备的尚属少见。其实,最绝妙的是它的位置,深藏于芙蓉街里面,仿佛一座神秘的宝藏供人来寻找,好多来过这里的外地朋友都不约而同地说,“在闹市区里有这样一处幽静的地方,难得!” 济南府学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经历过战火,清代多次重建,解放后被小学、工厂占用,直到1992年才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起开始大修,整整五年的时间,不知凝聚了多少心血,2010年,府学文庙开门纳客。抚忆府学文庙的“前世”和“今生”,一种松软的沧桑感涌在心头,几多感慨,几多珍惜。 从芙蓉街南头进入,府学文庙的大门便映入眼帘,大门对面是影壁,背面正中是圆形的砖雕装饰图案。进入文庙是棂星门,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的雕花石坊,据说是根据史料重建的,东西两侧是中规亭、中矩亭泮池等,两亭一方一园,取“中规中矩”之意。泮池里引用的是泉水,清澈透亮,鱼儿在欢快地嬉戏。 文庙的东西院墙内侧,钟英坊和毓秀坊互相对称,时不时看到有游客在此拍照留念。大成殿前,陆续有游客从免费香处领香,来到香炉前,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我不禁思绪万千,此时此刻,人们都会许下什么心愿呢?上学时课本上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耳畔回响,那时只是死记硬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圣人先师说过的话语在心中不自觉地生根、发芽,冥冥中形成牢固的价值观。 当年贾平凹先生“进山东”,第一件事便是去济宁拜孔,“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带来的唯是一颗头颅”,他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这难道不是虔诚与敬畏的体现吗? 进入成殿内,孔子的塑像摆放在最中间,周围是孔子弟子的牌位,以及一些出土的文物等。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游客中那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没有丝毫顽皮耍闹,自己仰着小脑袋认真地观看,连说话的声音都压得很低,在这个神圣的地方,我想,他们得到的东西最多。出来成殿,后面是明伦堂和尊经阁,据说是文庙内专司教育之职的场所,现为国学讲堂,定期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课堂,深得青少年欢迎。 此外,府学文庙还经常举办成童礼、开笔礼、成人礼。成童礼是我国古代教育子女的一种仪式,寓意告别童年、感恩立志,生命进入少年时代,如《礼记》记载,“成童,舞象,学射御。”。“开笔礼”指中国古代读书人成长过程中的首次大礼,表示儿童进入人生学习阶段,“开笔”是启蒙的意思。而成人礼则是古代读书人四大基本礼之一,男人的成人礼叫冠礼,女人的成人礼叫笄礼,寓意学子已经成年,应担当起家庭和社会责任。 我曾目睹过一场成人礼,那场面至今难以忘记,学子们身着汉服祭孔,最后向父母递上一杯清茶,表达对养育之恩的谢意,在庄严而神圣的仪式中,体悟生命的成长。 没有讲课与成人礼时,府学文庙里的游客三三两两,大都是附近的市民。我尤爱这样的氛围,在文庙里能不知不觉呆上一个下午,甚至有些着迷,仿佛在思考什么重要的人生哲理。究竟什么是历史?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史书上的几个从未耳闻的典故,是某处工地刚挖出的一座古墓,还是千百年遗留下来经过重修的古建筑?我在府学文庙里找到答案——历史在那里,需要你去走近,用心灵倾听。 或许在喧嚣和功利中沉溺久了,我们都需要一方安宁来清涤身心,放缓脚步,等等灵魂,哪怕一个下午的时间,也是奢侈的。府学文庙的一个下午,你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