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2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旧城镇镇长王栋梁向本报记者介绍本镇的发展状况。 | | 村民们家家都刷了新漆,对部分旧房还进行了改造。 |
|
鄄城县旧城镇大部分村庄沿着黄河分布。曾经,在人们印象中,这里是滩区,穷啊,苦啊。如今记者一行来到这里,发现这里已经大变样,道路通畅宽敞多了,一些村子还盖上整齐干净的楼房,而且这里正在依据丰富的历史遗址,进行旅游文化建设的开发。 文/本报记者 张建丽 片/本报记者 邓兴宇 乡村文明建设得有声有色 来到高庄村时,记者看到大街和胡同都很宽敞,一些村民正在打扫卫生。旧城镇镇长王栋梁告诉记者,曾经这里是粪堆、垃圾堆、柴火堆“三堆”遍地,整个村落卫生环境比较差。“以前村里开个车都进不来!站在路这头,看不见路那头。”一名村民高兴地说,“现在好了,多敞亮,自己住着也舒服!” 记者了解到,旧城镇将镇作为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把“乡村文明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街包户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并要求“第一书记”的村,要率先成为“乡村文明行动”的达标村、示范村、样板村。 高庄村“第一书记”张胜春告诉记者,他到村子后,按照镇里要求,带领村党员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先由党员带头清理自己挡路的物品,再动员其他群众一起干。“老人家90多岁了,还慌着帮忙!”说起这位老党员,村民竖起大拇指。有了带头作用,各家各户行动起来非常迅速。“如今南北走向的3条大街,东西走向的13条胡同,全部通畅了!”张胜春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对大的道路进行路面硬化,使村民出行更加方便。 在东周楼村,一些绘画老师正在村里墙壁上做文化墙。粉红色的小砖房,配上这些画挺漂亮。这个村的“第一书记”李勇说,这些画有“周文王求贤图”、“武王伐纣图”等,向村民讲述村里古老的周氏文化,很有纪念意义。 王栋梁告诉记者,参照旧城镇总体规划,他们重点对镇驻地进行升级改造。沿临商路建设千祥苑、华府小区两处,新建门面房36间。计划对聂庄、马庄、任庄等村进行整体搬迁,充实镇驻地居民人口;对驻地道路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安装了高标准路灯,修建了下水道,栽植了花草树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依法清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现象,统一规划了门市外观形象和广告牌;组建了环卫队伍。经过一年来的努力,镇驻地已基本形成“整洁、美观”的良好风貌。 另外,今年以来,旧城镇重点对西周楼、东周楼、囤李庄、北李庄等村实施了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半年,东周楼、囤李庄两个项目点已经全部拆迁、复垦完毕,新增土地119.15亩。截至目前,总占地154亩,规划建设406户的西周楼新村基本完工,目前正在对土地进行整平、复垦,配套设施也陆续到位。 乡村旅游规划正在积极进行中 旧城镇即“古鄄”所在地,是古老而文明的集镇。沿着黄河一路走来,同行的王栋梁不时地指着一些景物,向记者讲述它们的历史。 “你看,我们在渡口处建了广场!”王栋梁告诉记者,旧城镇对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旧城渡口处爱国基地进行了申报。 1947年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率领下,十二万大军在上下二百里的地段上开始了强渡黄河天险,长驱千里挺进大别山,从而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进攻的新阶段。鄄城县人民在旧城中心渡口前赴后继,全力支援,在光辉的解放战争史册上写下了军民团结战斗的一页。 为纪念先烈,旧城镇政府及附近村民在该处立碑,每年都组织中小学生到该处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主题教育、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提升了党员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地,镇党委于今年11月重新对该处刻碑,计划建设建设亭子、浮雕等。 这同时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全面推动全县遗址遗迹资源保护和旅游产业规划开发的指示精神,在县旅游局的指导下,结合旧城镇旅游资源实际,迅速启动了旅游资源挖掘、规划、开发工作。对辖区内古迹遗址等旅游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重点对诸侯会盟台,刘邓大军渡河处进行规划开发。 公元前679年,单伯会诸候于该镇葵固堆,东汉曹丕封其弟曹植为陈王,后改为鄄城王,并建有陈王读书台……众多遗址在冬季里的黄河岸边,更显得沧桑。据介绍,下一步旧城镇将完善道路交通,方便周边市民开展乡村游,争取做到“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 □记者手记 村民有了钱乡村文明建设才有后劲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旧城镇的“乡村文明行动”并不是孤立的。王栋梁表示,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眼于顺应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期待,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目前旧城镇正继续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前提下,把着力点放在加快培植壮大“林业、畜牧、蔬菜、中药材”四大基础产业上。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发展了西周、三合村、桑庄、大邢庄等果蔬种植产业基地,新发展露地菜4000亩,大棚菜1200亩,葡萄800亩、桃600亩。在中药材和油性牡丹种植上,旧城镇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100余亩,亩均收入达4000元,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手里有了钱,才能想着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王栋梁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