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9日讯(记者 宋佳) “我们一家3口人强烈推荐滨医烟台附院院长杨军。”近日,市民于仁修致电本报,电话里颤动的声音表露出他内心的激动。就在10多天以前,他还因为脑瘤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现在已经可以正常生活了,一切要感谢杨大夫。 今年62岁的于仁修刚退休不久,好不容易可以安享晚年了,没想到竟然查出左脑有鹅蛋大小的肿瘤,这对他们幸福的一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接下来,一家人踏上漫漫的寻医路。一家3口人走遍了北京、上海等地的顶尖医院,医生们均不敢下刀。“左脑是人体的功能脑,手术中稍有不慎,很可能影响语言、肢体等功能。”妻子王女士说,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破灭。 也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于仁修的肿瘤很快发展到让他无法行走的程度,并时不时地开始说胡话。几乎走遍了国内顶尖神经外科医院的一家人绝望地返回牟平,于仁修也自暴自弃,开始考虑“后事”。 “四处打听听人介绍,滨医烟台附院院长杨军是国内神经外科的几位少有的专家之一。”王女士再次看到了希望,赶紧到医院找到了杨军。在详细了解完病情后,杨军说,“这个手术我可以做,虽然有风险,但不算最难的。” 王女士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时有些怀疑,北京、上海的专家都没办法,烟台的医生能行吗?”王女士犹豫了,当天回家宣布了这个消息。到底做不做手术,全家人的分歧很大,这一幕家庭研讨会就这样定格在于仁修昏迷前的脑海里。 眼看丈夫昏迷不醒,病情再次恶化,王女士决定搏一搏。最后,经过杨军2个小时的手术,于仁修被推出了病房。“术后第3天,看着丈夫张开眼睛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王女士说,现在,丈夫已经出院,在其他医院接受放化疗,手术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于仁修的儿子于才也是满心感激。 “多亏杨大夫,让我活了下来。”于仁修激动地告诉记者,感谢有“寻找烟台名医”栏目,让他有机会说出内心的感激,也希望更多患者能看到杨大夫的高明医术,在今后的求医途中就少走“冤枉路”。 为更进一步服务在烟市民,行大医之善,为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12月5日,本报“名医爱心联盟”正式成立。杨军院长不仅医术高明,在了解本报“名医爱心联盟”的意义后,他当即决定加入该联盟,解决了联盟里神经外科方面名医的欠缺,名医队伍里又增加了一位“实力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