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12月17日讯(记者 王光营 实习生 王琮瑾) 每年冬天,省城不少市民都采购猪肉灌制肉肠。受气温较高、雾霾较大的影响,灌肠卫生状况引起不少市民的担忧。 近日,记者在和平路、历山路以及文化东路多家鲜肉店、菜市场看到,不少店家都挂上了“灌制肉肠”的招牌,更有部分店家把已经灌制好的肉肠悬挂在店内晾晒。 “今天一早上,我就灌了220斤了。”在和平路与山大路交叉口的一家放心肉店,店主徐女士告诉记者,一到冬天就灌肉肠,这已经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只要价格差距不大,销量都不错。 徐女士表示,目前灌肠的费用分两种收取。如果市民在店内买肉,每公斤加收手续费3.5元;如果只是单纯代灌,每公斤要收5元钱。 “我这儿地方都不够晾的,好多顾客等不及,都提前取回家自己晾。”文化东路棋盘街社区一家冷鲜肉店的店主告诉记者,价格虽然稍有上涨,但生意依然红火。从立冬开始就有顾客前来,截止到目前已经灌了4000多斤。去年他一共灌了近两万斤肉肠,今年到过年还有一段时间,销量应该持平。 记者发现,从切肉、添加配料、清洗肠衣到最后灌制,各家店手工操作居多,部分摊点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一家地下菜市场摊点,店员制作肉肠时没有佩戴手套,地下不见日光,通风也不好,十分阴暗,很不适合肉肠的晾晒,容易变质受潮。 “肉肠吃着挺好,就是卫生状况不大行。”市民王先生说,不知道店家到底用的什么肉,里面的配料都磨成粉了,不知道什么成分。另外,不少市民担心商家添加防腐剂,吃起来不是太放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