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富苓
拿从地里往家搬麦子说,七十年前,往家里背麦捆的,用扁担抬的,用担仗挑的;有养牲口的,在耕犁地之余往家驮庄稼;也有用小推车的,全是木头做的,直到解放后,才见胶轮的。那时,谁家有辆胶轮的小推车,就像现在有了宝马奔驰一样。 黄县北部是平原,水运有龙口港,陆运有烟潍公路,交通的发达促进了思想和经济的发达,大约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女孩就不再缠足,已缠足的也解放了,这就出现了大脚嫚。解放后,有一首歌:“旧社会,好比是黑窟窿咚的枯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老百姓,妇女在最底层。”最初的“大脚嫚”是嘲笑脚大的女孩不俊,不守礼教,会找不到婆家。 随着共产党八路军势力的扩大,人们思想的解放,“大脚嫚”成了褒义词,成了能生产会劳动的妇女形象。“黄县大脚嫚儿,推起小车一溜烟儿”就是解放前后对黄县妇女的赞美。 打我记事起,家乡是革命根据地,妇女就上坡干活,挽辘轳浇地,种收庄稼,送粪赶牲口,拥军支前。特别是男人在外出门的,妇女连耕耧地都干,推小车那是轻快的。 推小车我记忆最深的,是1959年大炼钢铁修王屋水库的时候,我们一中高七级的同学,接受了一项任务,从城东向龙口港运小麦,一麻袋200斤,一小车3麻袋,左右各一袋,后面一袋,男同学推,女同学拉,要求时间紧,一定要完成任务。从黄城到龙口按当时的计程标准是50里,又加上城东数里。领导一动员,我们的劲儿就来了,一上襻,推起小车一溜儿小跑,劲儿可足了。差不多到中村,饭也消化了,劲儿也使完了,开始男女同学交换了。这一交换,女同学才知道推车的只要把握平衡就行了,拉车的才真出力。 夜幕降临了,又饿又渴又累又瞌睡,两个人互相体谅互相照顾,交换得更频了,推车的可以闭着眼睡着,拉的可不能懈怠。老师一看不行了,一声令下,就地休息。同学们马上就地倒下,呼呼地睡着了。等叫醒前进时,一看,男同学女同学睡在一起,头脚交错,谁顾得那些。 有了这次推小车的经历,以后其他的活,都是小菜一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