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5日讯(记者 张牟幸子 通讯员 刚慧军) 近日,滨城区卫生局联合滨城区残联,举办了滨城区推拿按摩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向20家推拿按摩场所明确了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的界限。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街头巷尾名目繁多的按摩店遍地开花。滨城区卫生监督局工作人员介绍,部分推拿按摩场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非执业医师)开展针灸、理疗等诊疗活动;利用门牌、门窗、灯箱、室内展板违规发布印有“中医、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脑瘫、偏瘫后遗症、脊柱侧弯、关节炎医等宣传诊疗方法、疾病名称及症状字样的医疗广告。工作人员还表示,不是所有的按摩推拿场所都能从事有诊疗行为的按摩,推拿按摩人员必须持有职业医师证,或是医疗专业技术认证资格证,如果从事医疗按摩工作在15年以上的都可以进行具有诊疗行为的按摩推拿。 为了进一步规范推拿按摩场所的经营行为,引导辖区推拿按摩场所(包括盲人按摩)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滨城区卫生局联合滨城区残联举办了滨城区推拿按摩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辖区20家推拿按摩场所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卫生执法人员为20家推拿按摩场所的相关负责人讲解了医政监管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中医诊所设置基本标准,非法行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滨城区推拿按摩行业的执业现状及推拿按摩行业今后的监管措施等8个方面。工作人员表示,这次主要通过指导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对一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进行改正,“因为盲人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所以我们一般是以引导为主,告诉他们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的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