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害方隐忍让施暴者变本加厉 |
迫于面子为了孩子,九成女性选择不说 | |
- 2013年1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每年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各地都会举办反家庭暴力活动。 (资料片) |
|
王林被妻子砍伤的遭遇并非个例。前不久,济宁的董某因不堪忍受丈夫长期家暴,抢过丈夫手中的电源线将他勒死,董某因此被判7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相关统计称7%-1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受虐女性占70%,男性和其他家庭成员占30%。90%的受虐女性迫于面子、为了孩子选择隐忍。然而,隐忍只会让施暴者变本加厉。
本报记者 岳茵茵 长期遭殴打, 妻子勒死丈夫 丈夫杨某长期酗酒,酒后经常殴打妻子董某。去年10月,夫妻两人因为琐事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董某抢过丈夫手中的电源线,将杨某勒死。当时董某想自杀,但看到年幼的儿子,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事后,董某所在的街道、亲属联名向法院为董某求情,董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 法官认为,本案暴露出两方面的社会矛盾,一方面妇女受到家庭暴力后得不到及时的法律援助;另一方面受害妇女为保护自己采取不当措施,受到法律的惩罚。 济宁市妇联权益部工作人员小王说,济宁市每年接待前来救助的受虐妇女约200-300个,妇联每周不定期地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但大多数人只是到妇联来倾诉,有个别要求的工作人员会到当事人家中调解,但调解的作用并不大。 小王说,前来求助的女性即便是伤痕累累也难作出果断的决定。“一位女士长期忍受丈夫殴打,直到孩子结婚了,她才离婚。”小王说,很多受虐妇女认为离婚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 施暴者多有心理疾病 “受虐者的心理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对婚姻还抱有希望,另一方面又顾忌家庭成员,只能忍受。”山东省安康医院精神科主治医生李大夫认为受虐者的长期隐忍和个人本性有关,也是导致家暴不断的原因。 很多施暴者患有极度妄想、狂躁症,酒后施暴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种表现,多数施暴者的父母有暴力行为。暴力行为有外界干预时只会暂时收敛,但不会彻底改变。“如果施暴者严重伤害到家人,可以到医院做一些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的治疗。” 济宁学院多年从事社会学研究的汤焕磊副教授认为,收入低、文化低的家庭更容易发生家暴。社会、经济独立的女性受虐比例很少。 “很多受虐者顾忌孩子,选择隐忍,其实这样做只能给孩子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让他从小就形成一种打妻子正常的观念,延续了家暴的遗传。家暴中的灰色记忆会一直影响到他的青年时代。”汤教授说:“家暴出现后,就应该立即在感情和理智上作出抉择,要么离婚要么分开生活。” “冷暴力作为暴力的一种更多发生在家庭中,冷战是一种变相的暴力,更应该引起注意。”汤教授认为,冷暴力更具有普遍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