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唤醒”盐碱地,规模化种水稻 |
北海经济开发区将打造万亩水稻立体种养基地 | |
- 2014年0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品鉴会现场,一名专家在品尝用北海稻米熬的稀饭。 |
|
本报1月5日讯(通讯员 高立逸 王青 樊福军 记者 王茜茜) 4日,滨州“北海稻”品鉴会在北海经济开发区举行。“清香适口”“绵软有弹性”,这就是北海新区低洼盐碱地里种出来的水稻。盐碱地上“棉改稻”,打造万亩水稻立体种养基地,成为滨州吨粮市建设的新探索。 一粒粒饱满鲜亮的稻米堆积着,手轻轻地滑过表面,是清凉的触感,抓起一把稻米,放在鼻间,有自然的香气。低洼盐碱地种植水稻是沿渤海湾地区继“渤海粮仓”计划之后一种新的种植模式,是滨州农业的新亮点。 “主要是看中了这里无污染的土壤和环境。”2013年4月,东营市仙岛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海波来到北海经济开发区,通过土壤检测发现,北海新区盐碱的土壤具备种植水稻的基础条件。张海波流转了马山子镇下泊头村2123亩土地,在原有农田水利工程基础上,引小开河水源进行压碱,改良土壤。2013年10月底,2000多亩水稻收割,平均亩产达900多斤。盐碱地上“棉改稻”模式成功。 为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荒碱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北海经济开发区将努力打造盐碱地“万亩水稻立体种养基地”。万亩水稻立体种养基地以红海农场稻蟹混合种养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低洼盐碱地,形成一种以粮食与渔业综合经营的多层次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采用“培育壮秧——精种水稻——栽插——投放河蟹苗——追肥高效富硒肥和有机肥——物理防治虫害——页面喷施高效富硒肥——收获”模式,走出“发展绿色农业、引领生活方向,种植天然大米、保障百姓健康”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确保产品绿色、生态、恬然,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