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忆旧】 □马洪利 进入腊月年味浓,忙年“办年”乐融融。我的家乡位于济南南部山区、长清东部山区、泰安北部山区的“三区”交融点,群山连绵,与泰山“一脉相承”,是实打实的纯山区。虽然地处偏远,但这里的风土人情却温馨淳朴,充满了又香又浓的暖意。其实,家乡人的“办年”就是忙年或备年,提前为过年做准备。给我印象最深和感到最热闹有趣的,是家乡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的“办年”方式。 那个时候,农村生活条件十分困难,根本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过年包顿饺子用的小麦面和荞麦面都要依靠人工在石磨上推,在石碾上轧。还有那些蒸窝窝头用的地瓜面、高粱面、豆子面,也都离不开推碾、拉磨费力气。就是做粥和摊煎饼用的玉米面、谷子面也只能靠在石碾、石磨上“转悠”。那时候十家八户的才有一盘石磨,可以轮流磨面粉。但是,碾谷子、碾米面用的石碾却太少了,一个庄上仅有一两盘石碾。而在石磨上磨粮食的时候,就必须先从石碾上压碎之后方可。因此,那时候的抢碾、占碾、等碾、推碾的事最让人愁得慌。因为家家户户都忙着“办年”,而且在石碾上推什么东西的都有,进腊月门儿,村子里的那一两盘石碾就不分昼夜地滚转个不停,“吱吱呀呀”叫个没完。为了能够抢到碾,常常是深更半夜起床,披上破棉袄,扛上碾棍子,拿上碾笤帚去占碾。可是,等到了那里一瞧却很失望,因为碾道旁已经有好几家子人在那里等着了。没办法,只好回家拿上早饭等着挨号。挨号推碾的时候,最怕赶上石碾“掉脐儿”或“拐格子”出了故障,那就更耽误事儿了,那个烦人劲儿就别提啦。推碾是个既费力气又费时间的累活,把碾上的粮食推完一遍之后,还要再用粗箩和细箩一遍又一遍地筛,筛出来的粮渣再重新倒在碾上继续推。若是碾谷子,则要用簸箕一遍又一遍地簸。因此,有很多农户推碾要推个通宵,有月亮的夜晚还好说,如果没月光就得点上煤油提灯。待从石碾、石磨上推下粮食面子之后,接下来就是“办粮饭”了,主要是蒸黄面窝窝、炒米面、煮地瓜、做年糕、摊煎饼等等。 同时,家乡人“办年”还要“揍(做)鞋”、“揍(做)衣裳”、“缝帽子”,为的是面貌一新迎新年,干干净净过大年。那时候,十里八村也没有用缝纫机“砸(加工)衣裳”的,所以,庄户人家穿鞋、穿衣裳只能靠手工缝制。一些人口多的家庭,为了人人都能穿上新鞋子和新衣裳,常常要在煤油灯下“加班加点”。 另外,家乡人“办年”,还要忙着卖干草(谷秆)、卖秫秸,为的是换点钱后好赶年集、购年货;又要忙着劈火头(劈木柴)、糊锅灶;更要忙着送年礼、看亲戚;忙着做豆腐、蒸渣窝窝;忙着推头、洗澡。之后,就是忙着杀鸡宰羊,宰鱼割肉;提前写对联、请财神、搬门神、敬灶王……忙着忙着也就到了年根儿,新年就在眼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