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走进岱庙,年也便近了。 小时候,腊月二十三,年味也就浓厚了。大家都也开始筹备年货了。这时,也是我们孩子最欢乐的时光。看着日历上红色的数字,便禁不住笑出声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着这首歌谣,喝着腊八粥,年就到了。 大年三十这天,油烟在厨房弥漫,然后慢慢化成温暖、香味。一桌年夜饭在几双贪婪的筷子下,燃起了一年新的希望。 等到盘子空了,肚儿饱了,奶奶便沏上一壶好茶,一家人围坐着,注视着那台老旧的电视机,不时“呵呵”几声,或捧腹大笑。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守岁这个词在我记忆中最深,零点的钟声在耳边响起,烟花礼炮映照出绚烂的夜空。随着时针滴答转动,黑夜转变白昼,崭新的衣服穿在身上,看到每一个针脚都觉得美丽。妈妈的巧手为我扎起小辫;爸爸煮好了饺子。虽然一切都是那么忙碌,但又那么快乐。大年初一,该拜年啦! 匆匆走出家门,大街上是一派热闹景象,火红的灯笼挂在岱庙的古墙上,店铺的门脸都打扮得红红火火,大家真诚的互相祝贺:“过年好,新年好”…… 忽然想起我现在的生活。人们都在为工作抛头彻脑,大年三十的街上十分落寞,关门、休假的店铺数不胜数。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默默等待,好像过年只是为了就只是为了应付一种仪式罢了。 不管多么不愿意面对现在,不愿意面对已逝的年味儿,可那过年的日子就只存在于回忆中了。 从回忆的某一个角落,从岱庙那欢乐的人群里,我一丝一毫地找回了真实的年味儿。 点评:李心如同学的思绪很惆怅啊,觉得年味已逝,细数了以前过年的期待和趣味。从你的细数中,我们看到了年的意义,团圆饭、守岁、拜年。 小记者 李心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