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们齐鲁晚报的小记者组织了一次游岱庙的活动,我怀着兴奋而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人山人海的岱庙。 在合影后,开始了愉快的游览。 我们的第一站是岱庙遥参亭,里面供奉着碧霞元君,民间把遥参亭称为泰山第一行宫,是岱庙的前庭,进入岱庙的初阶。 第二站是岱庙坊,整座庙宇建筑规格依照古代帝王宫殿式样,总体布局以南北为纵轴线划分为东、中、西三轴。出岱庙坊,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宽阔的“正阳门”,进入岱庙的正门,两扇朱红大门,象征着岱庙的尊严,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门进入。今天的“正阳门”也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我也迈着“稳健”的步伐感受一下古代“帝王”的威武。 经过岱庙的第二道门配天门,为岱庙的第三重门——“仁安门”。仁安门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元代重建,取孔子语“仁者安仁”,意思就是说:以仁义治理天下,天下则安。 岱庙的主体建筑当然是天贶殿了,“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但古貌犹存。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殿内供奉泰山神即东岳大帝,面容肃穆,气氛庄严。 最后一站是岱庙东南汉柏院,里面现有汉柏五株,据《史记》记载为汉武帝刘彻登封泰山时所植,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时间过得很快,最后我们在雄伟壮丽的“宋天贶殿”前合影留念。天贶殿点缀着大红灯笼,殿左右两边还写有“带福回家”和“平安吉祥”八个大字,象征着新的一年里我们必将幸福、平安、健康和吉祥! 御碑楼小学小记者 程文豪 点评:程文豪同学的作文思路很明确,根据游览的顺序写出了自己所看到的,并且深入了解了各个景点的历史。如果能在文尾写出自己的感想,一定会更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