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3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王国华 一个男孩在微信上说:“看着长辈们在KTV里各种生疏和土气的行为,看他们到了年轻人常去的消费场所之后像小孩一样张扬地表现,我已经不会再像往日那样厌倦,只是感觉他们真的老了,老得迅速,老得让人心疼……”下面的配图是他老爹拿着话筒在傻傻地唱歌。 他老爹是我的朋友。我们从年轻就在一块混,一直混到现在。我们嬉笑怒骂,指点江山。在别人眼里我们或许很另类,但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细致入微地打量世界,嘲讽一切不良现象,万物皆在掌握中,蛛丝马迹都逃不过我们的法眼。今天看不惯这个,明天看不惯那个。总以为我们会一辈子打量别人,忽然之间被人打量起来,而且还是这么个惨状,岂不让人冷汗直流? 很久以前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一个屋子里坐满了人,一个青年走进来,会不由自主地想,他们怎么看我?一个成年人则会想,我如何看他们?打量和被打量,反映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但这种区别在今天已经打乱了。你信心满满地打量别人时,别人并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相反,也在冷眼打量你。 打量和被打量,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手握权力和资源的人处于打量的位置,没有权力的人则被打量。权力是一个无形的塔,天生高人一等。他站在权力之上打量你、审查你、挑剔你;你屈居人下、俯首帖耳,不要说打量人家,估计连对视的机会都没有。 另外一种情况:掌握信息的人处于打量的位置;不掌握信息,只好被打量。我们有崇拜先人的传统,说到底还是因为先人知道得比我们多。农耕社会,结绳记事,生存知识基本靠口口相传,谁活得年龄大,谁的知识最渊博,而且生活圈子极小,年轻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只有一个:老年人。一个村庄、一个部落里,年纪大的人可以带领大家趋利避害,自然成为信息的中心。他们只需一句“你懂什么”,便让年轻人登时无语、自愧不如。而老年人无需学习,也不需进步,靠着老本便可获得足够的尊敬。时至今日,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读读书、上上网,刷刷微博和微信,天下大势了然于胸,越是一知半解,越是觉得已经什么都懂了。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对他人存敬意?为什么还被人打量而不是打量别人? 我的忘年交胡世宗先生是位诗人,他的儿子胡海泉是著名音乐组合“羽·泉”的主唱。胡世宗先生对我讲,他想帮儿子看看写好的歌词,可能的情况下给他改一改,儿子一口回绝了。胡海泉在自述中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父亲。但在歌词写作方面,儿子接收的信息远多于父亲,对歌词的判断比父亲更自信。所谓资源优势其实是信息优势。年轻人拥有了世界,也掌握了更多话语权,这个时候,谁打量谁呢? 我们的优势消失了。我们的执着,在他们眼中正在成为笨拙的表演。当意识到被别人打量的时候,心中的失落总是难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