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5消费者维权日的到来,本报接到许多市民打来的热线电话,投诉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汽车维修、养护等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合理的情况,维护自身的权益。 随着汽车用户的不断增多,很多车主都是在拿到驾照之后就买车,难免会遇到摩擦、碰撞等现象,行车过程中遇到爱车出现的一些小毛病,顿时就手足无措,但是在维修店或4S店维修时,被维修人员一忽悠,就换了零部件,多花了冤枉钱不算,一些维修店还存在欺骗消费者的现象。例如以正品价销售假货,“免费检修”中夸大车上的一些小毛病,以拆换车上零件的方式检验自己的修车判断,让不同车的配件循环混用。 有读者向记者反映汽修行业的黑幕,以前有的路边维修店在机油里加白糖、润滑油里加盐还有清洗水箱加火碱等等,这些损招基本上现在都不用了,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保险杠、车门、电瓶和轮胎是比较容易来循环利用的,这已经成为很多维修店一个稳定的财源,也是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 做汽修工作的王师傅披露说,一些路边维修店经常对车主狮子大开口,一点小小的毛病能被他们夸大很多倍,这样很多车主便被其唬住,特别是一些新手。 有些车主将车留在汽修店让维修人员修理,过个一两天再来取。王师傅说:“对这样的‘过夜车’,很多维修人员决不会手下留情。有的会更换车上的零配件,有的拆下完好的零件,换到另一部被认为该零件有问题的车上做实验,以此检测自己的修车判断,这种修车方法甚至成为了行内‘约定俗成’的修车程序,对车的危害非常大。更有甚者,有人会用车主的车办私事。” 除了爱车在维修的过程中遭遇一些“潜规则”以外,还有市民向记者投诉了自己爱车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其中有存在变速箱漏油问题、轮胎严重起皮脱皮现象、车内有异响问题、方向盘抖动问题、刹车片有碎屑、挂挡难挂问题等等,记者就市民向本报热线反映的问题将一一与品牌4S店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市民可在本版“互动平台”中,通过电话或者QQ方式与记者取得联系,维护广大车主权益。 本报记者 贾晓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