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正 烟台确确实实有着众多小洋楼,然而,在媒体上确实有个误区,似乎一提及“小洋楼”,就意味着那些显示着欧洲风情的别墅。其实,别墅乃是住宅之外,另在别处专供休闲的地方,而烟台的别墅,却恰恰是常住之地。就外国人而论,他们如果在国内也有住宅的话,把烟台的居处称为别墅也未尝不可,可在烟台的风景幽美之处,许多欧洲风格的别墅却恰恰是华商高级白领的住宅,甚至是唯一的家居。 烟台开埠后,洋人确实修建了不少房子,据统计,大约有236座,解放后仍保留了大部分,1999年统计,尚有170座。洋建筑相继出现,使国人受到启迪,建起了众多的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楼,其中有别墅,也有前店后楼的作坊。 这里凝固着“小楼文化”的形态,与京津特别是天津酷似。小楼文化的城市,生活节奏舒缓,以手工业生产为经济主体。天津有著名的三条石劝业场,汇总了百业,烟台也有草驴市百业街区。各地的人云集烟台,能够住下来的都是手艺人,因而作坊特别多。许多作坊都是二层小楼,一层是市面,开门迎客,二层就住家眷,兼作经理办公室。至于别墅,虽在风景优美之地,但也多是二层,足以眺望海景山色,出入也较方便,无须高楼大厦,决不追求速度,跟“海派”的追求迥然异趣。 烟台跟青岛也迥然不同,青岛才是“世界建筑橱窗”,走在龙江路、信号山路、八大关路上,哪怕是个外行,也可以准确判断出,哪幢是容克式,哪幢是查理式,哪幢又是威尼斯式、罗马式。可是来到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你一定会眼花缭乱,清一色的欧洲风格,每一幢都洋溢着地中海的风情,可是你说不清究竟是塞纳河的暖风,还是伦敦雾的湿度。即使行家也会瞠目结舌,因为这里的小楼完全“烟台化”了,不仅材料有诸多本地掺杂,而且设计理念、建筑布局都有着东方文化,主要是“小楼文化”的渗透。最典型的例子是:1986年4月,东京某大学一个考察团到烟台山的英国领事馆进行了三天考察,得出了这是英国早期的典型建筑的结论。其实这结论根本用不着三天,查理式木梯多从英国本土运来,据此判断轻而易举。可是烟台人却捧为圭臬,而且扬言:这种建筑在英国已经罕有,弥足珍贵。这其实是根本不了解英国国情,英国城镇面貌变化缓慢,一百年也没多大变化,根本用不着大量拆除旧楼。这种建筑,不是“罕有”,而是“没有”——“烟台造”是一种创新——中西合璧的创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