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加强,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下降,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结核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结核病防控形势不容忽视。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商场、写字楼、工地等,逐渐成为结核病新的温床。
本刊记者 佟霞 通讯员 王珺 增强免疫力 可有效“防核” 山东省胸科医院结核内一科(神经内科)主任杨效光告诉记者,结核病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患有结核病的患者外出时要加强对他人的保护意识,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不要近距离对别人咳嗽,以免传染给他人,更不要随地吐痰。 “对于健康人而言,与结核病人接触是否被传染及发病,更多取决自身免疫力。”杨效光主任表示,新生儿的卡介苗接种,适当的身体锻炼,以及合理的营养、休息,对预防结核病意义重大。因此,建议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平衡饮食,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患于未然。 结核性脑膜炎关键是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为严重的结核病。”杨效光主任是省内知名的结核性脑膜炎防治专家。他介绍说,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致死率最高的结核病之一。 杨效光主任介绍,结脑多起病隐匿,病程较慢,早期症状以发热、头疼、呕吐、身体疲乏最为常见,病情加重后则会出现昏睡、意识模糊,甚至肢体瘫痪等。“由于早期症状往往不是很明显,不是很典型,所以结脑很容易被误诊误治。”杨效光主任介绍说,结脑如果早期治疗、用药规范,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往往会出现耽误治疗、用药不当等情况,以致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杨效光主任进一步解释说,对症状不典型的结脑,能通过常规的检测手段——脑脊液化验检出来的患者还不到30%,造成结脑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癌性脑膜炎等症状相似的疾病容易混淆不清,导致误诊。“这就对专业医生的经验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接诊医生必须要详尽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综合的判断。如何快速诊断出结脑是救治的最大难点。”杨效光说。 近日,就有一名63岁的男性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小便失禁等症状,在其他医院住院时被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治疗一周后效果不佳。杨效光主任会诊后,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诊断患者为结核性脑膜炎,而非病毒性脑膜炎,根据这一诊断,杨主任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后,患者很快好转出院。 多学科综合性治疗 “结脑” “我们每年收治的重症结脑患者有近200例。”杨效光主任介绍,省胸科医院结核内一科接收的结脑患者基本都是危重患者,病情多变,在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医生及护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观察,留心患者的细微变化。“任何一种疾病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过程,有其规律可循,有时病情的细微变化需要医护人员用心去发现,而不是一味依靠化验指标和检查结果。”杨效光主任说。 对结脑的治疗,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针对性治疗。杨效光主任表示:抗结核药物的正确选用、脱水药物的调节、激素用量的掌握、输液液体的管理、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营养支持、精心护理等诸多环节,都需要医护人员全面准确地掌握。 为此,作为学科带头人,杨效光主任精心打造了一支专科及跨学科特色医疗、护理队伍,医疗小组由经验丰富的结核病专家和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血液科、消化科等专业医生共同组成。依据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和雄厚的结核病实验室技术,快速诊断,采用多学科、综合性治疗措施挽救了大批重症结脑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与驻济几大综合性医院神经内、外科、急诊感染科共同形成救治“网络”,会诊转诊顺畅,保障了重症疑难患者的救治能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