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刘媛
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父亲,可算得上半个“猎人”。他年少当兵,在部队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可谓百步穿杨,无论是野鸭还是野兔,都能弹无虚发,一击毙命。每次去山上打猎,都能满载而归,所以即使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也能让全家人不必为食物发愁。有一次他和朋友去爬山,在途中遇到了一只饥饿了数天的大黑熊,他的朋友吓得惊慌失措,差点被大熊咬伤,多亏了父亲机智勇敢,才熊口脱险。这段特别的经历成为父亲最津津乐道的话题,直到现在,他的网名还叫做“捕熊者”。 然而,从去年冬天开始,父亲从“猎人”转行成了“渔民”。我大学毕业后,全家搬到了龙口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由于我家的小区临近海边,父亲就开发了他新的兴趣钓鱼。起初没有掌握海钓技巧的他,总是乘兴而去,却常常一无所获,但并没有影响他学习的热情。每天,他都向那些钓鱼高手请教,从鱼钩的系法,到鱼饵的种类,再到下竿的手法。他一次次仔细观察,一次次亲身实践,不怕海风的湿冷,也不怕锋利的鱼钩划破手指。钓鱼是个辛苦的差事,俗话说“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癞蛤蟆”。掌握潮汐的规律,早起晚睡,才能钓到大鱼。多少个夜晚,我都已经躺进温暖的被窝,父亲仍在灯下一丝不苟地整理鱼竿渔具:多少个清晨,我还在甜美的睡梦中,他却早已出发,甚至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 父亲的工作是夏季繁忙,冬季则一般比较清闲。所以到了冬天,钓鱼就是他的头等大事。母亲总是说,到了冬天就很难在家里见到他,想见面就要去海边才行。这话可是一点都不夸张,每天坚持钓鱼的父亲,看上去就像是真正的渔民了。原本健康的肤色已经被无情的海风吹得黝黑,原本挺直的背也因为久坐而变得有些佝偻,夏天时略显发福的身材也早已消瘦了许多。然而最让我心疼的还是父亲的双手,记忆里那宽厚温暖的大手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干枯,布满细小的刮伤和勒痕,握上去也好像砂纸一样粗糙了。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生气地问他:“爸爸,既然钓鱼这么辛苦,你就不要去了,好好在家里看看电视喝喝茶多好。”而他总是笑着说声不累,就又拎着东西出发了。直到后来,餐桌上时常出现美味的鱼,看着我和母亲吃得津津有味,父亲脸上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时我才明白,我和母亲都爱吃鱼,为了让我们吃到他亲手钓的鱼,父亲才如此辛苦。想到此处,突然觉得嘴里这满口生香的鲜鱼变得更加回味悠长,因为它还蕴含着父亲对我们满满的关爱。 那天偶然读到柳宗元的《江雪》,眼前不知怎么就浮现出了父亲在海边垂钓的场景,长长的鱼竿和父亲微驼的背影与这诗句融合在一起,是那样的清冷又孤寂。我每天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回家,于是鱼竿就成了他最忠实的朋友,每天陪伴着他,经受凛冽的海风,迎接日暮和朝霞,用他深沉的爱,为女儿碗中增添一味佳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