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今日关注
  • 山东新闻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 报料
  • 评论
  • 论坛
老槐树的故事
2014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崔强
 
  于七起义史载“于七之乱”,散见于《清史稿》、《山东通志》、《续登州府志》、《栖霞县志》等史料中,也见于《聊斋志异》“野狗、公孙九娘”等篇中。是时,盘踞于昆嵛山的常和尚、张振纲等亦屡屡袭扰清军,以配合于七在胶东地区的反清活动。
  沿昆嵛山西麓的深山里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一些小村庄,这些小村庄的规模都不甚大,然其村落的得名无不与彼时常、张二人的活动有关。军石村又称将军石,村口的两块巨石据传因常、张二人比武时搬动而得名;对阵圈亦是由于常、张二人尝与清军在此对战而名之;占昌口村则因村北山口曾是义军与清军在此苦战数日,得名战场口,后世又以今名称之。
  占昌口村的老槐树是我们此行的目标。据传有两株老槐树,而我们有缘得见的只一棵。树冠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树枝层层叠叠在仲春的阳光里,尚未萌芽长叶。树本之粗壮,需得三四人方能合围。树干的右侧有一巨大树洞,有雀儿穿梭其中。树洞上方的枝杈上有人挂着红布,在傍午的微风中轻轻摇曳,想来是有人以之祈福吧。村人言说这只是小的那棵槐树,大的那棵前些年不知因为何故死掉了。小树尚如此,大树的形状可以想象有多震撼了。
  老树的历史于村人而言,怕是不能究竟。常和尚等与清军在此激战有没有见证过,无从知晓。然而他们却见证了当年日军在树下的烧杀抢掠。一战德国战败后,日军接管了德国在胶东的全部权益,为确保“治安”,各据点的日伪军经常进行“扫荡”,进行“讨伐”抗日力量,实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到处制造惨案和无人区。1938年2月日军陆海两军侵占了胶东重镇烟台之后,便对附近的牟平县城进行了灭绝人寰的大烧杀。牟平城内的重要文化古迹,如文庙文昌阁、魁星楼及一些校舍,全部烧成废墟。占领牟平后,有汉奸出卖言说昆嵛山里的曲家口村是兵工厂所在地,日寇当即出兵犯昆嵛山。无奈昆嵛山势绵延,敌人又未开始详细地进行军事测绘,手中没有细致的地图。一路误打误撞地闯进了占昌口村,查察兵工厂自是无果,于是便残忍地在槐树下展开了烧杀。一时间天地泣咽,风雷震怒,这两株老槐树也自此耳闻目睹了它们身边英雄儿女们英勇的反抗斗争。
  沐风栉雨、数番劫难,这两株老槐始终不言不语,撑开巨伞荫庇着树下的儿女们。而树下的子民也知恩图报,即便在“大跃进”、大炼钢铁、文革破四旧那样“激情”碰撞的年代人们也千方百计保护着佑护他们福泽的神树。然而也许是年事已高,抑或其他缘由,这两株老树中的年长者终于扛不住岁月的轮转,前些年驾鹤而去,如今空留下这株老树,依然悠悠地与人们共享喜怒哀乐,人世繁华……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