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保护是尊重
2014年06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课标全国二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王皇           

  “喂食”能让野生动物被驯化成“家养”动物,这已经被历史证实。如果说远古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诱使一小部分动物养成适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情有可原,那么现代人又是为了什么呢?
  有人说,是为了“爱”。因为喜爱它们,所以想让它们吃些好东西。分享美食,确实是人类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分享美食也确实能增进感情。但别忘了,这种生活方式和感情的对象都是人,它应该只适用于人类,而不该无限量地扩大。
  人类对动物经历了从杀戮到保护的行动变化。变猎杀为保护,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处罚猎杀野生动物的规定;也有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教导大众远离象牙制品、远离皮毛制品。人类有好生之德,不猎杀动物就像不杀害同胞一样,这样的行动变化,容易为很多人理解。
  但保护野生动物,不只是不猎杀,还不能忘了不喂食、不打扰。人类应该明白它们是与自己不同的物种,要学会尊重它们的生活方式。保护动物不应该只简化为行动,更应该细化为一种尊重自然生存方式的生态观念。
  这往往会被遗忘,甚至会被误解。我们对动物的感情经历着从恐惧、憎恶到喜爱的变化。喜爱动物,有利于保护它们,但必须以尊重自然生存方式的生态观念为前提。
  野生动物靠兽性而存在,其中捕食是最重要的本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喂食所改变的动物觅食方式,会使野生动物失去生存能力,进而丧失使其能称为“野生”的兽性。不能再成为野生动物,这对它们的打击一点也不小于猎杀,说人类的喂食是慢性的猎杀并不夸张。
  尊重它们的生活方式,就需要人类适当地与它们保持距离。爱动物不能像爱人类的孩子那样去喂食,而应该还它们以自由和干净的生存环境,喂食物,不如为它们保护蓝天、山林、无毒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
  在这一点上,人类应该多学学自己的祖先,他们为了生存猎杀动物,但他们因恐惧而更多地尊崇动物。他们以动物形象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因为生活让他们发现自己离不开动物,饿了要吃肉,冷了要披毛皮御寒。他们在岩洞里画牛图祭拜,给自己戴上羊头跳舞,在陶器上描画动物表皮上的花纹。在这样的相处中,慢慢地凸显了自己的创造力,养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最重要的是,让野生动物仍旧是野生动物。
  (王皇,201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同年8月进入齐鲁晚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