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IMF改革方案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中国。中国承诺向IMF增资430亿美元,在所有承诺增资的国家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和德国。而按照IMF董执会在2010年12月通过的改革方案,在改革完成后,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最大新兴经济体在IMF的表决权份额将增加4.5%至14.3%,其中中国的份额将从原来的3.72%升至6.39%,成为IMF第三大成员国。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在接受采访时指出:“IMF份额的改革是根据全球整个经济格局变化所产生的结果。IMF投票权的改革并不能改变当前全球货币金融体制中所存在的弊端,新兴市场国家份额的提高对于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因此,尽管份额提高了,但是某些‘责任’仍旧是新兴市场国家所无法承担的。” 媒体人邱林认为,在现有由欧美掌控的IMF、世界银行以及日美两国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的格局下,中国很难提升影响力,只有另起炉灶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邱林认为,中国应该另辟蹊径,建立以自己为主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国不仅应该试图对现有的国际机构扩大影响力,还应开始“另立旗帜”。由中国主导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银行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或许就是展现出时局变化的一个节点。 2013年3月27日,在第五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各国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据德国媒体报道,该银行可能于2016年开始运转,对IMF和世行形成制衡。 2013年10月,中国领导人在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时,提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这一倡议得到了亚洲许多国家的欢迎,至少为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融资提供了替代性选择。目前,除东盟10个国家外,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投行成员国共16个国家。中国和各国已在进行谈判,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交换备忘录。 在中国设想中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的资本构成中,人民币应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便于使用人民币对金砖国家和亚洲国家进行贷款和投资。同时,也将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 (宗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