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话说 
2014年06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托举背后的沉重
杨帆(蓬莱市)

  齐鲁晚报《今日烟台》报道的托举哥固然值得推崇,但是深究这件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我们不免发现托举身体容易,托举精神太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出现巨大转型。青壮年们需要上班打工,不像以前日出作日落息的固定模式,有可能一天,甚至一星期看不见人。长期居家而没人照顾的老人和孩子,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老人和孩子的关爱和温暖给予的不够,使他们遇到困难时常常孤立无援。再者是因文化水平低,自身利益受损后,不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便时常陷于“哑巴吃黄连”的尴尬境地。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首先,需要政府通过法律宣传等手段,引导大家进一步增强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安全防范意识。政府要建立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安装摄像头、设置安全报警系统等科技手段,提高安保系统的完善。其次,充分发动社区干部以及党员的积极性,组建防护队,负责安全防护工作。再次,举办文艺队,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保证他们的精神健康。
  更更重要的是,对青壮年来说,应该“常回家看看”,说到底,老人和孩子缺少的还是亲情,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希望大家对他们的生活多一份关爱,经常回家看看,多体贴一下,毕竟钱不是万能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