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铺路种豆”,先改形式主义
2014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玉胜 

  针对媒体报道的江苏泗洪“铺路种豆”一事,江苏宿迁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铺路种豆”事件涉及的部分土地是今年国家土地例行督察时发现的违法用地,复耕种豆并非应付检查,而是落实相关整改要求。(7月27日《京华时报》) 
  说到“盖土种豆”,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在非法建设场地上刷绿漆、使用军事伪装网、铺薄膜种菜等诸多应对国土检查的“奇葩招数”。尽管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为此赋予了“复耕”与“整改”的标签,并极力撇清“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嫌疑,但基于常识和经验,又有多少人会对这种“此地无银”式的回复信以为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理性毋庸置疑,但农作物生长也有其自身的环境条件及自然规律。反季节的“种豆得豆”究竟能“收获”什么?其实,“种豆者”看中的不过是大豆作物易生根、发芽早、生长快的品质特性,压根儿就没有指望“收成”几何。  
  从当地多个部门的自我掩饰、自我表扬的暧昧态度看,其“铺路种豆”的表演,的确无“复耕”之心、有“应付”之意,或希冀风头过后的工程继续。围观“铺路种豆”的掩耳盗铃表演,人们不能止于对既成违规的矫正和劳民伤财的追究,更需对滞后与乏力的土地监管机制认真反思,毕竟违法用地的整改难掩资财浪费的现实。只有让土地监管步入防患未然的先期预警和紧盯不放的事后纠错机制,“铺路种豆”之类的障眼法才会失去生存土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