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一段跨越血缘的大爱
淄博老太捡来残疾弃婴,含辛茹苦将其养育成人
2014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如今,20岁的小刚已经长大,但他走路的时候仍会牵着奶奶王秀芹的手。
     高考后这个假期的一天,淄博小伙曹汝刚有一天早上突然告诉“奶奶”王秀芹身体不舒服,“难道感冒了?”王秀芹习惯性地紧张起来,她一边给小刚量体温,一边抱怨他“怎么忍到天亮才说”。小刚今年20岁,但身体患有先天性残疾,脊柱错位、双腿不能直立,因而身体孱弱,一旦生病王秀芹就特别紧张。
  这天早上,淄博市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商家镇西阿村村民看到王秀芹领着“孙儿”去了他“姑姑”家,这样的场景其实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即便知道,这对祖孙并没有血缘关系。

文/片 本报记者 刘光斌 实习生 王婷             
雪地里捡了个“宝物”
  祖孙两人的故事还要从1994年春节说起,王秀芹清楚地记得,腊月廿五那天,丈夫曹在水三点钟便起了床,准备动身去煤矿澡堂上班。“他起得早,也喊着让我起,说快点去井边挑两担水用来备年。”王秀芹就挑上扁担水桶,摸着黑向西阿村东头的水井走去。
  “当时还下了一点小雪,天气很冷。我边走边想着天亮后给父母送点年货,可一不留神,脚下被绊了一跤。”王秀芹踉踉跄跄地回头看绊住脚的物什,她发现竟是个用被褥包裹的婴儿。
  “当时也没想这孩子为什么被放在路边,丢下水桶,就抱起孩子往家赶。”当王秀芹把孩子抱到怀里时,才发现包裹婴儿的被褥很单薄。
  回到家,王秀芹在灯光下一看,孩子的嘴唇已经冻得发青,而孩子的脊柱也明显看出是畸形的。她转念一想,救孩子要紧,便立刻找来两个玻璃瓶,灌上热水之后放在被褥一旁给孩子取暖,“过了好一会儿,孩子才缓过劲儿来,开始哇哇地哭。”
  在捡到这个孩子之前,王秀芹与曹在水已有两子一女,但不幸的是,两个儿子都已在年幼时夭折,因此当王秀芹和曹在水见到这个“从天而降”的孩子时,他们的感受更多的是幸运。  
  而20岁的女儿曹秀莲,也很快理解了二老的心思,自然而然地成了疼爱孩子的“姑姑”。

孩子多病多灾,他们从没放弃
  两个多月后,曹在水将孩子带到医院检查,“大夫看过孩子之后告诉我们,他的脊柱从腰部以下发生错位,以后能不能行走不好说。”
  对于孩子今后的命运,王秀芹和曹在水也感到了无形的压力,但两人渐渐接受了事实,还给孩子取名“曹汝刚”,寓意让这个先天不足的孩子能够健康刚强。
  然而,小刚在7岁之前便经常出入医院打吊瓶。“几乎每个月都会感冒,时间长的可达十几天,很容易就演变成肺炎。”王秀芹为孩子正在经受的痛苦而难过,常常在一边悄悄落泪。  
  小刚8岁正式入学,学费主要由爷爷曹在水和姑父廉保训供给。由于出行不便,奶奶王秀芹便用家里的三轮自行车,载着小刚从小学上到初中毕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脊柱及腿部的压迫,小刚的左脚也逐渐变形,整个脚掌扭向内侧,致使走路需要脚踝着地。
  四年级的一个寒假之前,小刚左脚脚背被地面磨伤,然而倔强的小刚竟咬牙忍耐了多日,直到磨破入骨时方才告知王秀芹。王秀芹心痛落泪,“这孩子要强,不哭不闹,总是自个儿忍着。”最后,王秀芹治好了小刚的脚伤,并给他缝制了一个厚厚的棉垫绑在脚踝处,防止再次被磨破。

奶奶饱受病痛,他想学医帮忙
  如今,20岁的曹汝刚已经成长为十分文静的青年,今年夏天,在等待8月4日填报高考志愿的这段时间里,除了当初与奶奶的约定“选择一门专业技术”外,他还为自己定了几个待选方向,会计或者医学。
  “这些行业比较实用,学医的话,家人生病了,我还可以帮上忙。”小刚从自身出发来体会人生,觉得实用技能可令自己不至于成为无用之人,也更适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其实小刚的这个想法,与王秀芹的身体有关。王秀芹今年64岁,但是头发早已全白,而身体也备受血稠、糖尿病折磨,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及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自从爷爷去世后,小刚也渐渐疼惜起奶奶来,闲暇之余,力所能及地帮她做一些家务。
  “老头子走之前,便交代给我要照顾好小刚。倘若我不行了,我便交代给女儿、女婿,让他们多帮衬着这个苦命的孩子。”王秀芹自忖身体还算硬朗,她希望看到小刚能有更好的生活。
  不过,小刚早就明白了奶奶的心意,更知道爷爷、奶奶及姑姑、姑父对自己的付出,只希望能通过独立来回馈家人。然而他不善言辞,有一次他找来纸和笔写道,“想要参加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家人出一分力,希望家人能够平安、幸福、快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