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是怎么“学坏”的
2014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涉事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资料片)
     在国外老实本分的洋快餐们,似乎到了中国就“变坏”了。近几年来,围绕洋快餐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出现的各种“门”似乎印证了这一点。但让人困惑的是,洋快餐们似乎并未因为自己的问题而在被追逐程度上受到任何影响。
  目前的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往往发生在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之后,来得迅猛,去得也快,极具风暴效应,但没有相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做支撑。
本报深度记者 刘德峰 韩适南 实习生 张艺馨       
  洋快餐该不该负责
  “获悉发生在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切,我寝食难安。”7月25日,福喜集团发表最新声明,这份来自福喜集团所有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谢尔顿·拉文的声明承认,“这样的事情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毫无疑问,上海福喜是此次“过期肉”事件的第一责任人。
  “过期也吃不死人”,出自该公司员工的话让人愕然,而据媒体报道,对于过期原料的使用,该公司多年来的政策一贯如此,“问题操作”由公司高层指使。从上海福喜暴露出的这些问题上可以看出,视食品安全如儿戏一般。
  7月24日,随着上海福喜5名涉案人员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打击食品安全问题的板子,首先拍向了上海福喜。而第一板尚未落下,公众舆论的第二板已结实地拍在了洋快餐身上。
  显然,接受上海福喜供货的洋快餐们,更吸引人们的眼球。然而,打在洋快餐身上的这一板却带来了争议。
  “这明显就是‘躺枪’了。”看到麦当劳和中国百胜的声明,有人觉得这两家是被供货商蒙在了鼓里,公众对其的指责完全是“冤枉”。
  对此,有评论称,涉及该事件的洋快餐品牌,不仅应该对此事件负责,而且应该负全责。该评论举例说,汽车出了事故,消费者追究的是汽车生产企业的责任,而车企不能说让消费者去找轮胎厂商,或者去找发动机厂商。同样道理,食品出了问题,找的是品牌,而不是供货商。“至于如何控制供货商的风险,那是你的问题。”
  实际上,洋快餐也确实应该承担部分责任。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赵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不管供应商的产品如何,作为下游的食品经销商,必须履行严格的产品检测抽检手续,否则就是失职。
  而至于洋快餐要不要负全责,专栏作家王蕾则给出了不同的意见。王蕾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快餐店与供应商合谋隐瞒消息,快餐店本身的确应负责任,但只是连带责任。
板子打得不够疼,记性就长不起来
  “气势汹汹去检查的,早干吗去了呢?”7月23日,济南市民张涛对着手机屏幕上的相关新闻大声斥责上海食药监局的相关负责人。
  在企业利益驱动致使自律制度失灵时,作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监管应该发挥作用。过去三年,上海市质监和食药监部门针对福喜做过7次检查,均未发现问题。今年2月,上海福喜被评为“嘉定新城(马路镇)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认为,出现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地方食药监局难辞其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副教授吴景明也表示,此次曝光的事件,是由媒体首先发现的,而食药监部门则“被动”采取措施,没有做到事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职责履行不到位。
  7月23日,上海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监管责任方面,我们还在反思,还在认真进行调查。”
  从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食品安全领域有大量官员被问责。曾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委书记的李长江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引咎辞职,成为历年来被行政问责的最高级别官员。
  但这种震慑仍未能阻止类似事件发生。
  作为国家质检总局的一员,曾亲历三鹿奶粉事件的胡舒在论文中这样记录自己的思考:“目前的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往往发生在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之后,来得迅猛,去得也快,极具风暴效应,但没有相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作支撑。”
  胡舒在论文中提醒到,行政问责决不能发展为“平息民愤”的工具和应急手段,要建立科学的问责制度,并通过严谨的程序和权责一致的原则,让真正对相关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负有责任的人,接受问责。
  针对具规模食品企业的违法行为,新《食品安全法》规定可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朱列玉表示,上述规定对涉案企业、监管机构的制约力度仍然不够。
  2012年,肯德基发生瞒报鸡肉抗生素残留超标事件。按照规定,肯德基应在发现原料抗生素超标问题后,主动进行食品召回,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违反召回规定的企业,最高只需缴付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这对于在中国年营收近百亿的肯德基来说,无异于九牛一毛。
  板子打得不够疼,记性就长不起来。
我们太纵容洋快餐吗
  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后,洋快餐在中国依然屹立不倒的局面,跟消费者的宽容甚至纵容不无关系。
  据公开报道,7月21日,无论是在事发地上海,还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午用餐的高峰时段,设在医院、商场或写字楼附近的肯德基、麦当劳餐厅内,前来就餐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而当有顾客被问及是否担心所吃的食物是否安全时,像“豆腐脑应该是甜的还是咸的”之类的南北差异瞬间消失,“现在他们处于风口浪尖,食品质量反而更有保障。”成为共同的回答。
  有人则把这种理念表露得更为直白:要去就现在去,每天有监管部门盯着,肉肯定没问题,比在国外吃还安全。
  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洋快餐已爆出至少17起食品安全事件。从饮料到桶纸容器,从炸鸡油到过期食品,洋快餐一直在挑战着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信心。
  每次曝光后,洋快餐巨头都会表达“歉意”,并展示自查及接受检查的决心。但食品安全事件还是一次又一次发生。
  至少从目前来看,国内洋快餐的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原谅和宽容。因为每当事件平息,他们便很快淡忘,然后再次走进洋快餐店。
  食品安全事件,应该并不是考验每个人对洋快餐品牌忠诚度的档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